2020年11月10日远程岗位精选

微信兼职 | 线上兼职 | 2-3K每月
【小蜜蜂平台支付担保】

岗位要求

1、有手机会操作微信;

2、按照公司给的名单,在每天7:00/12:00统一拉人添加好友

任职要求

1、能按照公司要求完成任务

薪资及待遇

1个好友=3元,多劳多得。

应聘方式

胡先生

手机/微信:17501612179

SCI、EI论文指导老师 | 线上兼职 |11K-22K每月
【小蜜蜂平台支付担保】

岗位要求

1、指导学生论文选题、写作、修改

2、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相关论文初稿写作

3、理论创新点指导、选择优化实验模型

4、实验数据分析,指导完善实验代码

5、大纲调整、修改润色

任职要求

1、正规院校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

2、有较强写作能力,及科研愿望。

3、能够承受一定的工作压力

4、工作认真负责,责任心强

薪资及待遇

500-1000元/天 11K-22K每月

应聘方式

刘先生

手机/微信:15301681391

上海方言校对 | 线上兼职 |2K-3K每月
【小蜜蜂平台支付担保】

岗位要求

1、母语是沪语

2、上海话听说读写流利

任职要求

1、年龄40岁以下

2、自备有电脑和耳机、对上海话录音,听录音校对文字

3、工作认真负责,责任心强

薪资及待遇

一个数据包=50元 多劳多得

应聘方式

项先生

手机/微信:15316832959

西班牙语笔译 | 线上兼职 |4K-6K每月
【小蜜蜂平台支付担保】

岗位要求

1、油气专业或工作背景,油气田开发工程,油气储运工程,地质工程,石油工程等专业。

2、语言专业本科以上学历,有相关专业证书,语言功底扎实。

3、能够熟练使用Windows及Office等文字处理软件。

任职要求

1、有2年以上笔译经验,能够保证翻译质量,有充足的的时间可以翻译。

2、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从业修养,能够及时处理接手的工作,按时完成分配的翻译任务,能在线及时沟通。

薪资及待遇

120-140元/千字 多劳多得

应聘方式

项先生

手机/微信:15316832959

旅行定制师 | 线上兼职 |6K-10K每月
【小蜜蜂平台支付担保】

岗位要求

1、定制师根据客人的需求为游客设计属于他们的走心的旅游线路方案并根据方案设涉及到的资源为游客进行报价从而最终达成合同的签订

任职要求

1、学历不限,性别不限,性格外向,活泼开朗,有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

2、反应敏捷、表达能力强,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及交际技巧,具有亲和力

3、具备一定的市场分析及判断能力,良好的客户服务意识

4、有责任心,有团队协作精神,敢于挑战,能承一定的工作压力

5、热爱旅游,对各种吃喝玩乐有浓厚的兴趣

薪资及待遇

一般定制师月收入6000+,优秀定制师月入10000+

应聘方式

胡先生

手机/微信:17501612179

给你年薪100万,你有本事拿吗?

来源: 职场木沐说

追求年薪100万可能是很多职场人事业发展非常重要的一个奋斗目标和里程碑。

那是不是拿到年薪100万,就可以从此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呢?

这还真不是。

根据我本人的亲身经历以及我观察到的真相是,年薪100万是高压力,高挑战,高情商,高收入的代名词。

所以若是有100万年薪的机会摆在眼前,你真的有底气和本事接住吗?

家庭事业能平衡吗?

朋友Tom,从销售副总裁成功跳槽到新公司担任总经理,这对他来说,绝对是职业生涯的一次飞跃。

手握超过100万的年薪,从他身上我却看不出一丝懈怠和潇洒。

入职1年,Tom就向总部提出5年内实现业绩翻4倍的目标,可谓激情和斗志满满。

他和团队说:“要实现翻4倍的目标,可不是你朝九晚五,和竞争对手一个工作节奏就能实现的,如果需要,我可以把床搬到办公室,每晚在这睡!”

他还说:“不愿意和我一起为未来5年奋斗的人,现在就可以自觉下船,半年后如果你跟不上,也一样会出局!”

像Tom这种年薪100万以上的人,他们工作的目的不再只是为了赚钱养家,而是对自己提出更高的目标,更大的挑战。

为此,他们甘愿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加班和休息在他们眼中完全不值一提,因为和远大的目标相比,这些并不重要;

他们身体力行,也影响周围的人和他同频共振,步调一致,随时电量充足;

他们非常不喜欢“家庭和事业平衡”的说法,在他们看来,平衡意味着妥协及平庸,也意味着对光阴的虚度和混日子。

所以,如此的百万年薪,你敢拿吗?



不再是单打独斗

跟朋友Steven聊起他的日常时,我为他如此紧张的行程和高效的工作而折服。

Steven担任大区销售总监,你可能在办公室里一个月没见到他的人影,但他绝不是在度假。

他不是在拜访客户就是在拜访客户的路上,即使是被客户喊过去投诉挨骂,也还得陪笑脸说好话,练的就是这个抗压能力强的能耐;

有时一天要在4个城市之间辗转 ,深夜从机场赶往酒店,这其间还会时不时参加电话会议,甚至跨国视频会议,每一分钟都被榨取得干干净净。

Steven是那种有点强势而武断的领导,他特别看不惯下属的拖拖拉拉,经常训他们。

但是关键时刻,又会为了维护下属的利益而和上司或HR反复斗争,有时还会急红眼。

好在Steven管理有方,部门业绩杠杠滴,公司也没话可说,他几乎每次都能为下属争取到最大的利益。

像Steven这种年薪100万以上的人,一点都不清闲。

他们常年在外奔波打拼,比在办公室坐着所承担的压力要大太多;

他们操着卖白粉的心,既要出业绩,带好队伍,又要在冲突和利益面前据理力争,甚至和领导叫板,为的就是不让兄弟们受委屈;

因为他们知道到了这个level,不是单靠一个人就能成事,要学会带着一群人成大事,这才是真的有本事。

所以,如此年薪100万,你敢拿吗?

高情商和细节导向

有一次我帮老板Sam准备一份给总裁的报告,Sam的细心和用心让我叹为观止。

总裁交办的任务,说的并不大清楚,于是Sam就设想出几种不同的场景,给出不同的方案和建议,以及优劣势详尽说明,供总裁选择。

在准备演示报告时,Sam更加谨慎小心,他说:“总裁心细如发,你以为的差不多,在他那里就是差很多,所以千万不要被他逮到。”

话说的轻松,但是工作起来却一点不含糊。

PPT报告,Sam要求用标尺和网格线对齐,这样才能保证精准;每一行都要对齐,字间距和行距也要统一;字体字号,每一页都要协调一致;每一张图,每一句话都反复琢磨,意思是否表达清楚,重点是否足够突出……

在准备报告的过程中,Sam经常在晚上我刚入睡或者清晨还睡眼惺忪时打过来电话,说有一个新的idea,问我的意见,我这厢迷迷糊糊,他却正在兴头上……

像Sam这种年薪100万以上的人,没有时间概念,脑子里分分钟念着他们那还没完成的任务,执行力超强。

是不是处女座已经不再重要,因为他们这种人对完美程度的要求高到令人发指。

他们有着无人匹敌的洞察力和情商,了解上司的好恶是必备的功课,他们永远谨小慎微,绝不会出一点纰漏,让上司失望。

所以,如此年薪100万,你敢拿吗?

写在最后:

其实,年薪100万所承载的远不是这个数字本身,而是要求你得具备如下素养和能力:

  • 行走的鸡血,不知疲倦
  • 个人休息时间大幅减少
  • 超高的工作目标和压力
  • 对团队的担当和责任感
  • 深刻的洞察力和情商
  • 近乎变态的追求完美
  • 做到和上司的推心置腹
  • ……

在年薪100万的人身上,可不是简单地为了挣工资,他们是为了追求更高的自我价值实现的境界,让自己不断突破,迭代和蜕变。

他们笃定一定要干出一点不一样的事情,才对得起自己和不枉这一生。

这样的想法,或许你永远不懂,因为100万年薪,并不是随随便便谁都能拿。

而若是你一心想要追求年薪100万,请做好准备虐自己。


HR除了招聘还在做什么?解密一个HR执行者工作的360度

来源: 职场教练李麟

非HR部门的人常常有个误解:HR就是负责招聘的,打打电话、安排一下面试。更有甚者觉得,HR不就是等同于行政吗?还有的企业把HR当成救火员,什么事解决不了就找HR吧

这些都是对HR的误解,了解一下HR做什么更能清楚HR在你工作中所起到的作用,也为想进入HR领域的新人建立一个基础认识。

1、招聘

首先确实是招聘。不仅仅很多外行觉得HR就是招聘,我甚至待过的公司老板直接就说:你们HR就帮我把招聘做好就是功臣了。一方面是认知的狭隘,另一方面也是招聘是最容易看到和HR价值最容易量化的一个版块。

但是讲真,招聘又却不是找找简历、打打电话、组织一下面试那么简单。不同规模的企业做的深度不同,但是深度不同,不代表很深度的工作不做,只是换了一种形式存在于不同的人身上而已,所以本质上招聘的深度工作甚至于管理的深度细化的工作是恒定的。招聘整体可以再细分为几个大的板块:

社会招聘:简称社招。也就是对已经毕业多年的职场人士而言的招聘工作。单独氛围一个细分板块则是因为社招和其他面对对象不同的招聘工作,其招聘渠道、面试流程、测评方法都有不同。日常工作涵盖职位发布、简历筛选、电话寻访、邀约面试、面试组织、流程推进、薪资谈判、录用推进等。

校园招聘:和社招不同,校园招聘的形式有时候更像是做活动、做宣传,而招聘则是在做了活动和宣传后所能实现的“产品销售”的“发货”环节,宣讲会就是策划的活动、双选会更像是采购节的展会。不同于社招,校招则是必须借助校园为载体,面向应届生,以活动宣传为手段来吸引学生。其工作涵盖活动策划、物料准备、学校对接、前期宣传、宣讲实施、现场面试、录用推进等。

现在还利用互联网有了空中宣讲,但本质一样,只是形式不同而已。

高端猎聘:高端猎聘一般是针对稀缺岗位、高端岗位进行针对性人才项目的猎取招聘方式,比如总经理、专业技术人才等。高端猎聘一般周期较长、难度较大、薪资标准较高、有些职位较为隐秘。工作内容和社招基本一样,只是主动性更高、范围更窄、难度更大,需要专门定点专人负责。

雇主品牌:重点在品牌,和品牌建设一样。企业的品牌建设面向用户消费者,而雇主品牌则是面对潜在员工,所以两者一样,都是做品牌。所以雇主品牌的工作细化来看涵盖品牌策划、品牌宣传等。做好雇主品牌能够实现人更好招、员工更容易留下来。

招聘管理:招聘管理工作则是在招聘整个价值流程中去提高招聘效率、招聘质量的管理工作,包含招聘流程制度建设、招聘目标管理、岗位任职资格体系搭建、招聘激励等。

HR除了招聘还在做什么?解密一个HR执行者工作的360度

2、培训

培训也是HR领域能见度比较高的工作内容,因为员工容易感受得到,但是这项工作并不会很受爱戴,因为很多时候培训会占用休息时间,即便不占用,培训上课本身对员工来讲就约束了自由。但培训的目标目的却是为了员工技能、能力、素养达成公司业务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功在千秋啊。

HR做培训的工作,也会细分为几个板块:

培训需求分析:所有培训开始源头都是需求,比如员工的技能不行、比如员工的心态不行、比如新员工进来啥都不知道,这些都是需求。培训需求的分析来源于对员工能力技能与岗位需求差异的分析、来源于绩效结果所反馈的差异需求、来源于员工进入新岗位能力的不足,落实到实处要做的事情就是数据分析、胜任力研究分析等。

培训课程执行:课程的执行会从分析的尾巴接起来,分析出来需求后就会将一个类别的需求合并成为一个课程或者一个系列的课程,以达到高效的培训,比如新员工培训就是一个类别的需求。培训课程的执行包括课程规划、课程讲师选择、课程沟通安排、课程实施准备、课程实施几个部分。

培训效果评价:培训完成后不是结束而是复盘,根据复盘结果在下一次执行时候能够不再做浪费时间的培训,而有所提高,这就是培训效果评价。培训评价包括课后满意度调查(一级评价)、课后考试(二级评价)、课后实践项目跟进(三级评价)、课后一定周期内的绩效改善/行为改善评价(四季评价)。

培训管理:培训管理工作更多是在机制体系上搭建,包括培训管理流程机制、内训师管理激励机制、胜任力体系等。

HR除了招聘还在做什么?解密一个HR执行者工作的360度

3、薪酬福利

薪酬福利往往事关一般员工的油米柴盐,每每到发工资的时候就想起来:哦,人力资源部还干这。当然有的人会觉得,发工资是财务做的吧?实际上企业里面HR做薪酬福利是个细活,琐碎得很。

工资核算:工资核算相对来说是粗活了,因为没太大技术含量,但是错不得,少发一块钱都会有员工来拼命,所以算工资很费神,同事其他人看到的算工资好像就是加减乘除,但是实际上的算共是要这样的,考勤统计核算、绩效统计核算、奖金统计核算、扣减处罚核算、社保公积金核算、个税核算代扣、补贴津贴核算、报销进工资核算、提成核算、计件工资核算等等。

每个环节都需要各部门大量数据,沟通协调起来,做一年薪酬减一年寿命。

薪酬管理:相对来说,薪酬管理的工作就有技术了,需要针对公司的岗位体系进行岗位职级的评定、需要针对薪酬发放情况进行薪酬审批流程策划、需要根据薪酬的公司内部外情况进行薪酬调研以及每年的薪酬调薪预案等。

福利策划执行:福利执行相对来说就简单又没技术,主要就是每个月的五险一金增减员拨付款、各种节假生日慰问的福利策划、福利采购、福利发放。

HR除了招聘还在做什么?解密一个HR执行者工作的360度

4、绩效

绩效工作在公司往往很不受欢迎。因为管理者要被催作业一样催收,员工总有人会被扣分然后来质问。整体来说绩效工作包含:

绩效设计:针对公司经营目标和管理氛围,选择适合的工具方法来设计公司的绩效体系包括组织及岗位的指标提取、绩效考核流程、绩效考核周期、绩效应用等等。

绩效组织:相对于设计,绩效的组织实施就是执行,主要是每个月的绩效考核及绩效计划的发起推动、绩效异议的申述处理、绩效数据的汇总等。

HR除了招聘还在做什么?解密一个HR执行者工作的360度

5、员工关系

很多人理解的员工关系以为是劳动关系,那其实是属于人事流程执行方面的,员工关系确切的定是处理员工与公司之间的矛盾而存在的,更直白的说就是解决员工的不满或者推动适当的时机解决员工的不满。其工作包括:

离职员工访谈:这个最常见,很多人体离职后都会被HR请喝茶,其实这就是在做离职访谈,一方面想了解看看是公司什么原因问题,另一方面也是尝试挽留。

员工满意度调查:满意度调查则是定期举行的一个调查工作,重在了解还在职的员工萌发了哪些对企业的不满,以期能够根据调研做一些管理改善降低员工的离职可能。

员工投诉不满处理:这个也是员工不满的体现,只是这种形式更为激进。需要HR能够针对问题挖掘本质,然后推动解决矛盾。

HR除了招聘还在做什么?解密一个HR执行者工作的360度

6、人事流程执行

人事流程处理主要就是人力资源相关的业务流程处理的细节。包括

入职:即入职时候需要签订的劳动合同、相关合同要约等。说他容易确实也容易,因为都有模板,只是程序化执行,但是也有他难的一面因为你处理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时候不如人意,很多入职员工缺这个、少那个的,这些缺少都会带来流程的问题,同时也存在雇佣的风险,必须要对劳动法有一定的认识。

离职:离职时则需要办理离职手续、开具离职证明文件、内部离职流程办理等。

转正:过了转正期考核则需要组织转正的考核评价、办理相关转正审批流程、已经相关转正后信息传递到薪酬福利岗位、相关业务部门等。

调岗:调岗则是需要针对调岗人员发起相关的调岗流程。

HR除了招聘还在做什么?解密一个HR执行者工作的360度

看下来HR要做的事情还是挺多的,而这只是偏执行层的人事专员,往深度走又更为有价值和高度的工作需要升华。

“我做了7年HR,不懂什么是HR”

来源:木乔说

1

去年我在参加2019中国人力资源趋势峰会时,到场者有很多一、二线企业的HR,我在和他们聊天时故意指向一个问题:“咱们企业HR到底做什么?”

结果令我大吃一惊——绝大多数的HR言语里都只诉说了他们的日常工作,思维就像每天的呼吸一样简单自然:招员工、各种合同的签订、员工保险变更、审核绩效、发工资、组织培训、对员工进行调配…

每个人的回答都完美契合了HR六大板块职能,但所有人只能说出他们的日常工作,而极少有人会想“我们到底想要做什么”。他们很清楚自己的每日工作安排,但却不清楚每日工作安排背后的意义。

“我做了7年HR,不懂什么是HR”


你也许会觉得我矫情,但事实上这真的非常奇怪。

就比如你问一位篮球运动员每天在做什么,他会告诉你“我在努力训练提高篮球技术,希望未来进入CBA完成我的职业梦想”,而非告诉你“我每天投篮、抢篮板、运球、丢球、被训、想拿球砸教练的脑袋…”

还比如你问一个老师每天在做什么,他会告诉你“我在教好我的学生,帮他们解决问题,并让他们成为优秀的人”,而非“我走进教室说话,给他们一个个点名,布置一大堆作业来让他们安生,然后一页页批改作业,心情不好还训斥几个学生出气…”

看出来区别了没?两人都明白自己要做的事,以及事情背后的意义。但回答我问题的HR们则不同:“我招聘、发钱、入保险、总结绩效,但我并不关心我到底做的事情有什么意义。”

如果你连自己究竟在做什么都不知道,如何谈升职加薪,如何在未来管理HR?

那么HR是在做什么?为什么我们要眼下正在做的这些事情呢?

2

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就要先知道:到底什么是人力资源管理?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大部分人的理解是:想办法把合适的人招进来安稳下来。

于是相应的工作方法就是:如何让招聘启事更有诱惑力?如何给员工画一个大饼?如何花最少的钱把员工稳下来?

“我做了7年HR,不懂什么是HR”


但这并不是人力资源管理真正定义,事实上,在人力资源管理概念诞生的美国,其最初定义如下所示:

In any organization, managing personnel is the process of making sure the employees are as productive as they can be.(在任何组织中,人事管理都是确保员工尽可能高效的过程)

这才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最初定义,而为了实现这个而最初定义,之后才是This can include hiring, firing, or transferring people to/from jobs they can do most productively(这可以包括雇佣,解雇,或者调换他们能做的最有效率的工作)——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那些具体职能。

于是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最关键的方法,就变为了回答这样的一个问题:

我该如何更好地管理员工来让他们比竞争对手员工的工作更高效?

这看起来有点复杂,我举例来说。

“我做了7年HR,不懂什么是HR”


在我最做自己的人资小站社群(之后统称小站)时,同事对小站提出了一些建议:

“你作为创始人输出的内容虽然质量够了,但你坚持原创,效率太低,每周的一两篇内容无法维持小站的活跃度。其实你应该置顶一些活动,还可以分享一些工作中的案例和趣事,甚至转载一些文章和观点过来。”

同事的建议非常打动我,然后我思考后否决了他。

为什么?这个方案虽然乍一看有意义,但问题在于:它不能帮助我的用户更好地管理员工来让员工的工作更高效。

在我看来,小站解决的用户需求就是“在HR理论化知识愈发繁杂的今天,大家可以通过在小站内习得的互联网运营思维和实际案例来让HR工作更简单”——“我之前并不知道怎么才能更好地管理员工,不知道各地HR如何差异化应用理论,看了小站的内容方法后,我理解了HR行业的本质并由此获得了启发,本来繁杂散乱的工作自此变得条理清晰了。”

这才是小站的立足之本,而刚才那些方法不仅没有稳固立足之本,反而可能会让小站对用户的帮助减少。本来大家看5篇内容,可能就有4篇对他们有帮助,现在他们看15篇内容,12篇都是活动和问题,整体效率降低太多。

“我做了7年HR,不懂什么是HR”


HR知识本就繁杂,小站的存在价值就是去简化知识,用互联网思维和实际案例来落地解决问题,这些活动的存在,就是让小站在失去价值。


当然,这些互动的确会有活跃度的提升,也许还会吸引流量的进入(都说流量为王),但再深想一步,这样的流量有什么作用呢?

首先对用户是没用的,如今百万流量的大号比比皆是,小站的活动最多也只不过能做到和他们一样无聊,对用户没帮助,反而会打扰到他们。

其次对小站的意义也不大,毕竟小站是免费的,其次活动来的流量绝大多数也不会产出优质的内容,也因此更不可能提升人们对小站的认可度。

可能唯一的价值就是让活跃度提升,后台数据更好看,我们可以志得意满一阵子?但志得意满又能怎样?我要靠着志得意满吃饭吗?

所以我否决了同事的建议,因为这个建议就像文章开始的HR一样,只是为了办活动提升活跃度,而不知道提升小站活跃度有什么意义。

3

那我们到底应该做什么?

问题回到了最开始的定义,我该如何更好地管理员工来让他们比竞争对手员工的工作更高效?

那么为了“让HR更好地管理员工使工作更高效”,小站可能要探寻更多有意义的案例,发现工作中的问题,甚至把它们变成一个系列(问题的串联,知识的互通);可能要更多关注不同地域HR的不同问题,并发掘其深层的相似本质去输出给大家可能要在下次发出方法之前先在一些企业HR部门试验一下理论的实际效果;可能要把小站内的内容进行一次专门的梳理,方便大家之后的查看回顾;可能要把小站内容在更多平台开设专栏,让更多人看到…

为了“让HR进一步更好地管理员工使工作更高效”,小站还在着手开发一个供HR使用的工具,让它在帮助HR工作这件事上有着数倍于文章的效率。

以上所做的一切,才是最初所定义的“人力资源管理”。

明白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本质后,才发现,原来之前所说的六大板块职能,只是为了完成其最初目的的方法而已。

4

可为什么我问了很多HR,甚至探访了一些人力资源管理企业,他们既不是这么做也不是这么想的?

因为大部分HR和人资企业并没有真正在做“人力资源”或“人力资源管理”,HR只是在做“招聘”、“绩效”、“薪酬”,而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只是在做“猎头服务”、“劳务外包”、“人事档案管理”等。

实际上,按照企业的工作方式划分,企业一般有三个阶段:销售型企业、产品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型企业。

销售型企业

销售型企业认为企业最重要的是销售(外包服务产品),他们认为企业的一切员工都是围绕着销售开,不论企业的产品是否优秀,是否有足够的竞争力,只要有了足够的销售业务,企业就会足够盈利。

典型案例就是十年前国内很多提供劳务关系、派遣制员工、网络/校园招聘、猎头服务的外包企业,为了提供更多服务,他们不断扩大业务规模,靠着广告企业包装出众多新概念、伪需求来进行销售,从不管找到的员工是否符合企业要求,是否有着劳动合同问题,更无从打造自身品牌。这最终导致这些企业或者只火一阵子就随着广告效果下降或推广预算降低而消失,或者在政策的变迁和市场的要求下失去了竞争力。

产品型企业

产品型企业认为企业最重要的任务是提升自己产品的性能,只要产品性能足够,企业就能盈利。

比如前两年众多HR行业APP都在忙于提升自己软件的流量,拓展自己产品的覆盖面,却忽视了企业的认证和招聘的安全性时,BOSS直聘等APP率先专注于审核企业资质,保证用户的安全,不断优化招聘体验。

产品型企业往往能够制造精品,但最大的缺点就是可能会“忽视用户的需求”(莱维特所定义的“营销短视症”)。

“我做了7年HR,不懂什么是HR”


为什么BOSS明明最初功能非常简陋,却能逐渐追赶甚至超越智联招聘成为行业龙头软件?原因就在于智联招聘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把自己的功能扩展极致:作为企业用户,只要你付费,你就能和应聘者交流、按要求筛选简历、收到所有挂在首页的简历、优先推送行业大牛、线下招聘会信息推送、随时随地不同方式提醒投递信息…

可这些功能并没有给智联招聘带来竞争力——中国绝大多数企业都是中小型企业,他们一年只招5个人,对于智联招聘的绝大多数功能基本不需要;而少数大型企业每天在自己官网收到的应聘信息就已经很多,也并不需要和智联合作。

与之对应的,BOSS直聘只推出了一个核心功能,招聘官和应聘者网上直接交流,这就解决了应聘核心环节,初步交流。这给不仅给企业体验良好,给应聘者体验也很好,毕竟在智联招聘投递简历后石沉大海的情况太多了。

智联招聘也很委屈:“我以为功能更多的产品等于更多的顾客和利润”,可惜事实并非如此。克里斯坦森告诉大家:“超出用户需求的性能,无法带来溢价”

人力资源管理型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型企业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帮助提升员工工作效率”,认为只要能“帮助HR更好地管理员工来让他们比竞争对手员工的工作更高效”,企业就能获得利润。

这类企业,他们的一切业务都围绕着对方的需求展开。同样是招聘外包,他们认为自己是在“为企业寻觅不仅专业技能过关,而且稳定并且和企业未来发展调性相符的人才”;同样是“人事档案管理”,他们认为自己是在“为企业提供安全有保障的档案服务”而不是仅仅狭隘地认为自己是在“跑档案”。

换个角度来说,轻视营销的往往是产品型企业,他们关注自己产品的功能而非顾客的需求;认为“营销就是一切”的往往是销售型企业,产品怎样无所谓,他们只要卖出去就行了;而真正的人力资源管理型企业,则会把“帮助提升员工工作效率”作为自己的核心。

5

理解了什么是“人力资源管理”,然后再看HR的工作就非常简单了。

刚刚我们说了,人力资源管理型的企业,他们的核心就是“帮助提升员工工作效率”,那么HR的方向也同样如此。

影响员工工作的因素,分为两部分,内部因素和外部影响。

内部因素就是:

员工的专业知识、相关工作经验、学习能力、工作习惯、理解能力和交流习惯。

而外部影响则包括太多情形,比如:

员工进入企业,发现难以融入集体,然后长时间被孤立下怀疑自己是否选择错误,极大影响了他工作的心情,进而影响到了的工作效率——企业氛围

员工发现企业的薪酬待遇设定不合理,自己数倍于他人的努力和成果却没有得到合适的报酬,开始消极怠工——薪酬绩效

员工想法活络喜欢创意,但被安排在了稳重保守的管理者下,两个人工作方式大相径庭,员工感觉到了挫败感,失去了工作的热情——人员配置

员工有自己的工作方式和工作习惯,但受同伴、领导、制度等企业文化和文化影响下的人所约束,难以发挥进入自己习惯的工作状态——调性不符

员工努力工作并表现良好,但并未得到认可和赞扬,感觉自己不被重视,开始胡思乱想——价值感导向

“我做了7年HR,不懂什么是HR”


那么这些就是HR最重要的工作:正向化员工的外部影响。

如果说产品部是为了创造值得被交换的价值,那么人力资源部通过影响外部因素来使创造过程尽可能舒适。

对员工来说,HR部门应该是创造并正向外部影响的部门——比如制度可以简化流程,可以提供舒适度,可以提供价值感等。

对企业来说,HR部门就是管理员工外部影响的部门——比如员工更认可企业文化,即使员工还没有开始创造价值,但这其实是企业的重要资产。

这样从本质向职能看,文章开篇的各种工作才有了其意义所在。比如HR部门下个月要创造的外部影响的改变是:

“我们想要让工作的员工在进入企业后,感觉到的不仅是繁忙工作的压力,更有对个人价值的直观感受(价值感导向)。

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下周就要请一个行业大牛,阐述行业现状和亟待突破的难题,让员工认识到他们在做的不仅是本职工作,还是在发现行业的可能性。

我们下个月的绩效审核和工资发放就不应当是冷冰冰的数字,而更应当在工资条上专门附上一个板块,描述的是他们本月工作绩效结果、刻苦程度和进步幅度。

我们的部门安排可以让员工商讨方向,根据理念的相互认可程度来进行人员调配,让员工的工作价值感更强。

我们的企业同时可以召开小型的表彰会,让渴望得到认可的员工满足期待。”

……

“我做了7年HR,不懂什么是HR”


总之,所有工作的目标,都是为了让员工获得更好的外部影响,体验到价值——工作的过程中,不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和得到金钱,更是能感觉到自己正在“追求人生的价值”。

同样的,既然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更好地管理员工使工作更高效”,而HR的工作方向是创造“有利于工作的外部影响”。

那么对应的,HR部门的KPI应该是员工导向,而非财务指标。

衡量HR部门绩效的,并不是“这个月你节约了多少员工成本”、“扣了员工多少绩效”、“查到了多少次迟到早退”,而是它到底为多少员工提供了正向的外部影响:

比如:

“有多少员工,现在把我们企业文化当成了自己的工作座右铭?”

“员工如今认为他只是在工作,还是认为他是在追寻自己人生的价值?”

“员工在接受工作任务时,还容易对自己任务的结果和导向迷茫吗?”

“员工在进入我们企业上班后,和其他企业的员工在工作态度、工作收获、个人成长上有什么区别?”

“员工对企业的评价是否还会褒贬不一,贬低比例是否有所减少?”

6

这篇文章中涉及的理论,都来源于有超过50年历史的经典HR理论,并被众多企业验证过无数次。但我知道一定还会有人提出质疑(尤其是领导层):

“你认为HR部门最重要的目标是管理让员工高效,可我不在乎员工怎么想,我这人很现实,HR部门既然不赚钱,就该帮企业省钱!”

企业要赚钱的想法当然正确,但坚持这样的论断,除了展示自己有多么“现实主义”外并没有什么意义。

所有人都知道HR部门应该帮企业省钱,可“省钱”并不能指导任何管理行为。你告诉HR要省钱,难道她就能让员工天天迟到早退,或者让企业运营成本减少了吗?

相反,如果通过发现不利的外部影响,通过管理改善外部影响,提高员工的效能,则能为HR部门提供核心指导,这同样也会为企业带来价值。

“我做了7年HR,不懂什么是HR”


互联时代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但不论商业社会如何变化,不论企业的组成形式如何改变,不论你是采用互联网企业的创新思维还是传统企业的管理思维,企业的维持都需要遵循最根本的人力资源管理逻辑。

而这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

企业管理的核心,就是“用人办事”。企业管理的重要目标,在于建立一套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促使员工为提高经营效益而共同行动。

在这个过程中,HR部门扮演的角色就是“通过管理让员工工作高效”。

所以HR重新审视自己的日常行为:未来几个月,到底要为企业创造怎样有利的外部影响?现在的活动,有哪些是在有利于这个创造的?有哪些又是无意义的习惯?

远程工作如何「一直爽」?少数派经验分享

来源:少数派

远程工作一时爽,一直远程工作……就不一定了。


少数派一直有将近半数的同事分布在四、五个城市,远程工作的好处大家很容易想到:不需要挤早晚高峰的公交地铁,不担心可能会遇到的恶劣天气,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也更多。

但远程工作也会遇到不少问题,对个人而言,远程工作可能会把你「困」在家里,生活和工作混在一起;而对团队而言,大家不能互相见面的情况下如何保证沟通效率,有效制定工作计划,都有别于传统的工作方式。

本期的活动我们邀请了 8 位远程工作的同事,和大家分享一些他们在远程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自己的远程工作经验——怎么调整才能做到「一直爽」。

Clyde:别让远程办公变成「肥宅办公」

  • 工作地点:重庆
  • 远程工作时间:16 个月

2018 年底入职至今,我已经远程工作一年多时间了。相比此前每天花将近 3 个小时往返于公司和住址之间的生活,远程办公于我而言最大的好处,应该就是不用在似乎永远没有座位的地铁上站两个小时,也不用像末日电影里的丧尸群那样,争先恐后把自己疲惫不堪的身体塞进公交车狭窄的车门。远程办公可以减少年轻人「死」在通勤路上的概率,直接掐断好几条可能会导致情绪全面崩盘的导火索。

但这并不意味着远程办公很简单,具体来说,在一年多的远程工作过程中我先后遇到了这些问题。

如何保证效率?

在办公室坐班和学生时代在自习室学习异曲同工,我们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管是认真工作还是摸鱼,环境都会向我们施加一种无形的压力。而一旦进入远程办公状态,这种外界的约束力几乎就降低到了零点——如果老板没有要求你打开摄像头全天监督你的工作状态,理论上没人知道你在家里做什么。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不难:坚持结果导向,学会任务管理。

结果导向其实是一开始与领导、同事「约法三章」定下来的,理论上来说,只要能够完成每天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在家的其它时间是可以自己自由支配的。但真正进入远程办公状态后我发现「完成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这句话比想象中的要难,挡在前面的有糟糕的记性、拖延症、刚刚发售的《生化危机2:重制版》、嗷嗷待撸的猫、需要出门买的菜、繁琐细碎的家务……真的太难了。

尽管早年非常反感「效率」「GTD」「时间管理」这一套说辞,如今我还是老老实实地选定了「微软待办」并将其固化成为了我远程办公的重要一环。这是我白天大部分工作时间内的桌面状态:

如何调整心态?

这是远程办公半年后我遇到的第二个问题。

女朋友白天出门工作,2019 年上半年我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人在家,加上自己比较宅周末也不怎么出门,虽然自己觉得没什么,但女朋友还是担心我会越来越孤僻。毕竟需要去公司的日子还可以和同事面对面说说话。

所以 2019 年 6 月的时候家里迎来了一位新成员,他现在已经长成这个样子了:

有时间养猫、照顾猫其实也算是远程工作的另一个好处,虽然养猫并没有给我多出门的机会,焦虑、抑郁或者单纯的工作不顺心时撸撸猫的确能让人心情舒畅;不过话说回来,如果可以的话还是建议周末多出门和本地的朋友聚一聚,定期聊聊工作、分享生活总是好的。

如何保证健康?

这是我最近几个月才意识到的问题。虽然自己做饭能够基本保证自己吃得不算太随便,长期在家办公,缺少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运动习惯,偶尔一次出门爬个楼梯都能明显地感受到心肺的「抗议」。

因此从去年 11 月开始我有意识地调整了每天的生活习惯,将「出门走走」这件小事严肃地纳入了自己的生活当中。这里用到的方法是事件锚定:强迫自己必须起床坐在电脑前完成派早报的撰写,完成这件任务后时间一般是 8 点 45 分左右,此时整个人已经从刚刚起床的疲惫状态中唤醒,然后赶紧洗漱出门——买菜也好、吃早点也好,沿着小区公园的湖边走一走,保证 9 点 30 分左右能够回家准备开会就好。

有了这样的事件锚定,很多远程工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也就不是问题了,因为需要出门走这么一趟,回家进入工作状态时整个人也不可能还是穿着睡衣、没有洗漱的状态。但诚实地说这个习惯并不能每天坚持,派早报栏目需要花的时间比较多、前一天熬夜、外面下雨……「出门走走」的安排就会顺延至中午、傍晚,甚至完全不执行。

所以最近我也在考虑把之前头脑发热买的瑜伽垫拿出来用起来,这个计划还需要研究研究。

不过说到底,远程办公很容易变成「肥宅办公」,如果工作之余将娱乐也完全交给电脑和网络,长久以往坐在家里积累的健康隐患不可小视。因此不管用什么方法,都一定要找个「切口」将自己从电脑面前拉出来。

最后,关于如何找到远程工作的最佳状态这件事我也还在探索,目前正在尝试的两件事是上班期间关掉微信通知(我司在通过飞书协作)以及考虑购买一块可以并排放下更多窗口的「带鱼屏」。

路中南:给自己一个暗示,迅速切换到工作状态

  • 工作地点:深圳
  • 远程工作时间:偶尔

我的远程办公时间并不长,除了去年七八月份和最近,也仅有偶尔病假在家办公。经验比较少,但是也想分享给大家。

一个声明:我要开始工作了

对于我这样的慢热型人类来说,我觉得最为重要的是给自己一个自我暗示,暗示自己即将跳出「居家」状态,迅速切换到「工作」状态。这个状态的声明非常重要,否则需要花费不少时间才能将自己投入工作,散散漫漫动作不够迅速。

声明这个词听起来好像比较中二,有点像海绵宝宝的「我准备好了我准备好了」,但实际上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

  • 整理干净工作用的桌面。把书籍、游戏机、单词卡片、零食甚至是手机等工作时候用不到的物件移除到工作视野范围外;
  • 像现在的天气,起床了换掉睡衣再开始工作,不用西服革履,可以换成比较自在一点的出门服装。
  • 电脑也要进入到工作状态,关掉 Tweetbot、Telegram、iMessage 等社交应用,必要的话可以上勿扰模式。
  • 需要专注的时候,我会戴上耳机,避免家人说话而分心。听的内容我会首选 Apple Music 的 古典音乐歌单,还有 Noizio 这款能够自定义组合的白噪音 app,我自己搭配一个「野外躲避雷雨生火取暖」的场景,让我感到安心,如果你也喜欢雨声,也可以试试 Rainy Mood 这个网站。

提高工作效率的「利器」

除了声明工作状态,远程工作还要相对完善的设备和软件支持。硬件上我觉得除了电脑以外,最最重要的就是一台显示器。之前病假在家工作的时候没有显示器,13 寸的笔记本显示屏可真的太束手束脚了。一台显示器对于工作效率的提升可不是什么「随航」能够比拟的。

除了显示器,还应该考虑到会议通话时候用的耳机,收音是一方面,但是我觉得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耳机能否阻绝外界噪声,让我能够听清诸位同事的磁性嗓音,而普通的入耳式耳机戴着说话其实比较难受,权衡了一下我还是选择了用 AirPods Pro。

软件方面,相比七八月份时候的 Slack,少数派现在已经切换到了「飞书」。我觉得选择一个整合性的写作平台对于效率的提升是肯定的,而且更重要的是原先电话会议卡顿、电音的问题换到了飞书后真的好了许多……想想好不容易抛出自己的观点后同事说你刚刚电音得像唱歌别提有多郁闷了。

远程工作的时候我觉得有一点比较重要的是做好工作日志,记录好自己当天做了什么工作,是如何完成的,耗费的时间大概是多少之类。这个倒是可以和自己的 GTD 结合起来,我也是因此从微软待办切换到了 Things 3,就是因为看中了它的 Logbook 功能。

不让自己忘记什么工作任务的方法也有很多,不一定非要 GTD 应用,但最起码也要用纸笔记录规划一下吧,小学生都会记录自己的家庭作业呢。

运动不能少

远程的时候不比上班,在深圳坐班的时候我都会坚持步行上下班,加上办公室距离洗手间的曲折距离,一天下来就算不额外运动,运动量也不会太惨。但是在家怎么办,从起床到办公就一米不到啊?

所以一定量的刻意运动是必须的,现下的疫情时期,我更建议远程工作的大家可以在家做一些自重训练或者 HIIT 之类的运动让自己运动一下,拉拉伸也比僵化着好。

我之前在 Nintendo Switch 上购买过 Fitness Boxing 打一套下来半个多钟头也会一身汗。如果你有购买手环或者手表,请一定开启站立提醒功能,提醒的时候就乖乖听话起来站站走走,远离久坐。喝水这件事也同理。

Vanilla:通过有仪式感的动作让自己进入工作状态

  • 工作地点:绍兴
  • 远程工作时间:4 个月

不像在公司里坐班,远程工作在办公场地的选择上有更大的余地,但我们也要更谨慎地对待这个问题。

办公环境的选择

如果选择在家办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避开卧室、厨房、餐厅、客厅等起居的空间。

一方面,在起居的空间工作容易受到噪音和同居人员的干扰;另一方面,卧室里的床、厨房里的食物、客厅里的娱乐设备等都具有一定的诱惑性,很容易让你在工作时间内分心。

所以,我建议大家选择一间单独的书房或者工作室。我刚开始进入远程工作的状态时,选择了一间朝南的卧室,直接在卧室里的书桌上工作,优势是采光和通风好,但是整个房间里的环境很难让人进入专注的状态,特别是在午后看到卧室里的那张床就很容易犯困。

后来,我花了一晚上时间整理家中已经被沦为储藏室的书房。这间书房虽然采光和通风无法与朝南的房间相比,但是我通过布置屏幕挂灯、空气净化器、除菌加湿器等设备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个缺点。而书房里原有的书桌、书架、书籍等摆设也可以让我感受到严肃认真的氛围,更好地进入工作的状态。

具有仪式感的动作

除了选择合适的工作环境,我还会通过一些具有仪式感的动作来让自己更好地进入工作状态。

每天早上吃完早饭后,我会先花一点时间来了解昨晚的新闻并且撰写「派早报」,相当于工作前的预热。等待同事将昨晚后台上新增的文章发到飞书上后,我会去厨房给自己做一壶手冲咖啡,然后回到书房阅读和评估后台的新文章,一天的工作就算正式开始了。

下午的工作开始前,我会下楼去水果店买一份水果并让店员帮我切好,回家吃完后用 Sonos 开始播放背景音乐,正式开始下午的工作。除了我提到的这些动作,大家当然可以选择以其他的方式来开始自己的工作,但是尽量不要选择玩游戏、看视频、刷微博等方式,不然很容易摸鱼上瘾。

远程工作最重要的一点是自律。虽然我相信大家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手头的工作,但是完成的效果真的是因人而异。没有了领导在办公室里无形的督促,一个人在家远程工作真的全凭自觉,而专注和投入程度直接决定了工作的效果。

我自己是用 Fantastical 和 Things 3 来做工作上的任务管理,Fantastical 负责日程安排,Things 3 负责待办事项。目前编辑部的协作都是在飞书上展开,包括日历,用来安排派早报、和派聊聊、早会、选题会等事项,于是我将飞书中的编辑部日历以 CalDAV 的方式订阅到 Fantastical,再加上自己订阅的其它科技大事件日历,让我能够及时掌握工作和内容上的动态。

我用 Things 3 来管理自己的日常事务和选题管理,其中日常事务包括了专栏审核、App 推送、财务报销等,并创建了重复任务,到点提醒,非常方便;而选题管理包含了准备、写作、编辑、待发布等多个状态,用来管理分配到我个人的选题,确保自己可以及时地跟进选题进度。

远程工作自然是一件有利有弊的事情,和本地工作之间不存在绝对的孰优孰劣,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判断哪种方式更适合自己。但是,不管以哪种方式来开展工作,对待工作的态度永远是摆在第一位的。

Oscar:在互相看不到的情况下,如何保持沟通的质量

  • 工作地点:深圳
  • 远程工作时间:无,但同事都不在深圳,所以「被迫」远程

少数派编辑部大部分同事目前都是远程办公,如何协调好深圳公司内的本地同事和远程办公的同事对我们来说一直是一个挑战。

其实,远程工作里的「远程」对于在本地和远程的同事是相互的。想要提升远程办公的效率,从工具选择到协作技巧,每一个环节都会产生影响。

选择稳定的协作工具

在选择协作工具上,从我们的经验来说,最重要的是稳定性和拓展性。不管是国内和国外的工具,在任何网络环境下都能稳定连接,保证沟通才是最重要的。小部门内可以灵活选择成员喜欢的工具,但是整个公司的协作要基于一个足够稳定的平台。

其次,协作工具需要良好的拓展性。一个公司开展的业务会不断发展,对接的客户类型也会不断增加。少数派一开始以内容创作为主,但随着公司的发展,付费内容、视频、电商等业务对于协作工具也有了新的要求。

很多时候我们都想找到「一步到位」的协作工具,但事实上这是不合实际的空想。没有一个工具能够满足团队所有的要求,很多功能也没有必要都加入到协作工具中。与其要求一个大而全的选择,不如考虑一个能够满足团队核心需求,同时可以在之后接入更多功能的协作工具。

制定有效的协作流程

有了一个合适的工具,只是迈出了远程办公的第一步,实际的协作技巧才是真正保证协作效率的关键。下面是我们团队正在尝试的一些协作方法:

任何沟通都应该留下记录。很多人认为沟通等于发信息、打电话、开视频会,这是一个错误的理解。这些只是沟通的手段,真正的沟通应该重视结果,即通过沟通达成了哪些共识,确定了哪些实际工作。

要呈现沟通的结果,最好的方法就是留下记录。记录可以是会议纪要文档,可以是看板任务分配,也可以是一段发在工作群里的话,不管用什么方式,要求就是当需要查看时可以溯源。

多人沟通要确定流程和角色。工作避免不了开会,但远程时由于大家身在不同的城市,工作进度也各有不同。在需要进行多人同步沟通时,要提前确定流程。

具体来说,会议组织者会前要在日历里建立事件,邀请会议对象,并确定开会议程。会议的目的是讨论和解决问题,除了专门的头脑风暴会议,大部分情况下都要按照议程开会。想要提升会议效率,一个有效的办法是确定好会议角色,要有专门的主持和会议记录者,这样才能保证流程可控,记录可查。

建立一个 5 分钟回应机制。远程工作最大的痛点就是等待回复,原本在本地只要一句话的事到了线上就变成了漫长的等待。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尝试在团队内建立一个 5 分钟回应机制,即在工作时间内,当别人 @ 你时,5 分钟内要有所回应。不一定需要立刻答复,如果正在忙别的工作,可以告知对方稍后详细回复。有时候一个表示 OK 的表情也是在给对方传递有效的信息。

尝试写工作日志。一些公司要求员工写日报、周报、月报,虽然这样容易落入形式主义的陷阱,但对于远程工作的人来说,这种工作日志从某种程度来说是必须要做的。

自己在每天工作结束前用几分钟简单记录自己当日的工作情况,以及在工作中发现需要沟通解决的问题,这些都有助于提升协作的效率。有问题时快速沟通解决,平时专注于自己负责的工作,减少因为远程而带来的信息滞后和等待,这才是有效率的体现。

挨石:让工作内容适应远程协作

  • 工作地点:广州
  • 远程工作时间:14 个月

我的远程办公始于 2019 年元旦过后,至今已经有一年多了。远程的好处不需要讲太多——是的,大家想象中的舒服、自在、不用再担心天气不再需要挤公交地铁等等,都是真的,很爽。但远程办公毕竟不是远程放假,能否「办公」才是「远程」能否得以持续的重点。

而当「远程」使得工作环境和家庭环境发生了大幅度重合,我的「办公」的确也遇到了一些挑战。

打造属于自己的工作习惯

常规的上班,你再怎么赖床拖沓,总会有一个从梳洗打扮到进入办公室的区别,就像是一个「开关」将你从生活状态切换到工作模式,但在家远程就完全没有这个过程。

你可能刚睁眼就想起昨晚还有工作没做完,牙都不刷就打开电脑继续工作;有可能某一天午休的时候闹钟没调好,一觉睡到下午四点而完全没有同事叫醒你;也有可能专注工作的时候发现时间已经来到了下午一点而自己忘了点外卖,最后只能说哎算了等晚餐吃顿好的吧……

回顾远程初期,的确略显混乱,既像 24 小时都在工作,又觉得一天过去了什么也没做,期间试过时间记录一类的工具也没什么效果——毕竟自己都没管理好自己,有什么好记录的呢,记录发呆两小时吗?

经过各种尝试、挣扎之后,我的解决方式是重新找回工作的仪式感,也就是上文提到的「开关」。所谓的「开关」因人而异,有人可能会完整梳洗着装之后留在书房工作,有人可能每天准时到附近的咖啡厅「上下班」,有人可能会找个 App 开始计时……而我的则是将书桌整理成工作专属的空间。

从此我不会再像开始那样觉得远程工作很潇洒,抱着笔记本一下坐在沙发上撸猫,一下觉得天气很好跑去星巴克……其实我这个「空间」的物理条件也没有说很好,甚至有点小,但有了它之后,我再也没有动过要去别的地方办公的想法,无论是工作时间还是空间都被区分得很清楚——坐下就是工作,离开就是休息。剩下的就是参考常规工作划分好各种作息时间就好。

让工作内容适应远程协作

能否顺利远程工作,不仅仅是你和老板说了算,还得看工作内容。我的工作内容是视频制作,在一般的理解中视频都需要一个团队围在一块完成,怎么可能远程?

少数派的视频内容一方面我们暂时不需要制作那种「短片型」的视频,另一方面我和同事们都能独立完成自己擅长的视频类型——比如我能负责教程、动画类视频,远在南京的新同事 Welber 则负责 vlog、出镜评测等视频。碰上发布会、活动拍摄等需求,我们就会一起去到现场互相配合。

视频构思、文稿、视频修改等协作沟通也并不是难题,因为网速和协作工具的发展已经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比如飞书有一整套协作、视频会议的方案,奶牛快传可以满速上传下载等等。虽然我的工作内容和同事氛围与你并不相同,但 2020 年了,很多问题我们打破传统的思维,细心思考之后,解决办法还是有的。

一点小补充

看到这里你会发现我上面讲的都是个人经验的分享,并不涉及太多工具或者小技巧的介绍。因为我觉得远程工作对于很多已经习惯了传统工作方式的小伙伴而言,更重要的首先是建立起自己管理好自己的心态和状态,才谈得上如何使用工具。什么样的工具最适合自己,要不要跑步健身,应该是经过自己去思考的,不然就像大家说的,记账软件换了一个又一个,却一分钱都存不下来。

waychane:远程工作最关键的是「信任」和「自由」

  • 工作地点:杭州
  • 远程工作时间:3 年

受疫情影响,最近不少团队开始尝试远程工作,也有不少有相关经验的团队写文章介绍了在用的远程协作工具。在我看来,「远程工作」不是有了沟通、看板、文档等工具就能成的一件事。

我从大学实习开始就在远程工作,中间上过几个月班,到现在已经有 3 年多时间了;可能与一些人的观点不同,我认为远程工作能让我更快地进入工作状态。

几个月的上班经历,让我感受到了在北京的「早高峰」期间挤地铁是多么麻烦和令人不适的一件事;出门之前,也要利用不多的时间完成洗漱和一些日常整理工作。

所以,远程工作对我的意义不在于能够节省多少通勤时间、也不在于能够更加自由,而是能够以自己的节奏开始一天的工作,快速进入工作状态。

对于个人,有人可能喜欢在家工作、有人可能喜欢去咖啡馆、办公空间等,对于环境的需求不一样,保持效率的方法也不同;我认为远程工作者既然有条件,可以多尝试不同的环境、(个人) 工具和方法,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工作流程。

对于团队而言,我认为远程工作最关键的是「信任」和「自由」。

许多远程团队都在强调及时响应原则,我认为在保持及时响应的前提下,应该对协作者保持足够的信任,不过分打扰对方。

有效沟通应该是建立在「少而精」的基础上;如果你不信任协作者,经常询问或者要求对方告知工作情况和进度,不仅会影响双方的工作效率,团队无法建立基础的信任机制是非常严重的一件事。

「自由」指的是团队部门和成员之间应该获得一定处理工作的自由度,如果每项工作都需要经过层层汇报和审批,整个团队都会处于低效的状态。

一只索狗:远程的挑战是自我管理

  • 工作地点:北京
  • 远程工作时间:一年多

从入职少数派开始,我就始终处于远程的状态,到现在大概已经有了一年多的时间,在这期间也确实经历了一系列的自我调整的过程。

在我看来,远程的真正挑战是自我时间管理,在「不用通勤」看起来诱惑的背后,实际上是十分考验个人自制力的,坐车去一个地点上班本身就是一种强制的生活规律,在这个规律完全消失之后,很容易形成「醒来下床就工作」这种稍微有点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虽然可能不会影响工作,但却是相当疲惫的,远程确实自由,但也只有保证了生活规律的前提下才能更好的工作。因此我的建议是调整状态可以从小目标开始,比如每天提前起床半小时自己做一顿早餐,坚持一个月,让生活习惯来推动你每日的时间安排。

远程之后,我真正感觉最大的好处就是家务活终于可以及时处理了……在办公室里久坐之后,我们往往会通过拉伸或者到处走动一下来缓解工作的疲劳,而在家中,看着还没洗的衣服、家具的灰尘和凌乱的床铺,暂时远离工作的同时也能让自己活动活动,家务才是休息时间的好伙伴。

想要一直远程一直爽?你也来小蜜蜂云工作www.xmf.com找一份远程工作吧!

《职场招聘套路一览》:别再欺骗这一届打工人了,他们已经够惨了!

来源:腾讯网

职场大坑千千万,招聘福利占一半。

今天,我为你揭开招聘里,那些伪装成福利的职场大坑。

欢迎打开这篇:《当代职场伪福利指南》

我们只想对每一家招人的公司说一句:简单点,招聘的套路简单点……

最后的碎碎念:

我司有一位资深跳槽专家——小虎,他3年换了5份工作,积累了同龄人所不能及的职场经验。

金九银十跳槽季到来,小虎最近又收到了无数猎头打来的电话。他已经学会了如何在3分钟时间里判断一份工作有哪些坑。

找工作为什么难,就是要在天花乱坠的套路里,判断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而哪些是你根本不需要的。以及抛开这些福利和诱惑,工作内容本身是否是你想要的。

这篇是小虎在求职坎坷路上的经验总结。希望看完,你能不再被HR和猎头的花言巧语迷惑,顺利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互联网上的兼职都是骗子?亲历过的两份小兼职,让我彻底明白…..

来源: and夏小麦

表姐,因为在老家全职带孩子,业余时间想做点事情,于是我帮她在网上找了一份兼职。

兼职的主要工作是,帮忙统计学员学习英语课程的情况,给学员的作业做点评,工资按照数量计算,也就是多劳多得,时间相对自由,这一点很适合表姐

就这样从年后3月份开始,一直干到这个5月份,工资每个月月初发放。

这个5月份,都过了十多天,工资还没有发,我就去问负责人,结果得到的回复是:这个兼职工作已经没有了,上个月初12号就停止了。

what?我听了之后一脸懵。

因为我从来没有收到消息说这个兼职工作没有了。

我马上去回看聊天记录。

群里最近一次聊天是在20天前,还是其他兼职人员发的消息。

私信聊天框里,还有我当初主动问他要了三次这份工作具体要求,以及薪资如何结算的记录。因为我觉得你首先得明确,每一条的要求,后期才可以做成事。

互联网上的兼职都是骗子?亲历过的两份小兼职,让我彻底明白…..

我马上就和负责人小白私聊,想搞清楚情况,以及目前的解决方案。

其实钱不多,但我想争取,因为我想尊重表姐付出的时间、精力和对他们的信任。

但结果是本来一个月1000元左右的工资,最后只给了18块。

我听到的时候,生气,笑而无语,然后就想着怎么和表姐说这件事呢。毕竟她下午的时候还在和我说着已经完成了当天的小兼职任务。

他发的18元红包,我没有收,想想还是让他自己留着,我全当买了一个教训。

后来,他还在继续说,说现在创业不容易,说要节俭开支,甚至有些理由很滑稽。

我没有再接任何话,只是对着他打过来的一行行字,感受到他的着急和急于辩驳,笑了笑。因为我不想再为此花费我的任何一点时间。

然后,我自己掏钱给表姐发了一整个月的小兼职工资:

一是,尊重她付出的时间和精力;

二是,不想让她知道这个事情,有失望。

其实一个圈子很小的。我一直觉得,互联网时代,想知道一个人怎么样,在同行业里,上下打听不超过5个人就可以了。

互联网上的兼职都是骗子?亲历过的两份小兼职,让我彻底明白…..

你对待钱的态度,就是你对待人生的态度。

属于别人的,你要了,通常会有另一种失去。

同样的,属于你的,没有得到,上天也会用另一种方式来补偿。

我想起了曾经合作的另一个兼职人员,小龙。

去年8月份,我离职老东家后,在家呆了两天,就开始觉得好无聊。

然后休息期间想找点事情做,刚好看到朋友圈有人在招运营类兼职,我就联系了负责人小龙。聊天后,我知道他在对接国内一家特别大的电商平台的流量运营类工作。

我说了想参加的意愿,然后他第一时间给我讲清楚这份兼职的主要任务,工资结算以及相关规则,还有一开始他给的协助。

因为我朋友圈好友数量还不错,但即便是这样,我也不可以为了拉人进群就随意消耗。

我是和每一个人讲清楚了这个群是干什么的,群里有什么,可以得到什么,然后自愿参加,没有任何的勉强。

我要对他们诚实,即便朋友圈好友很多都不那么熟悉,也没有见过面。

互联网上的兼职都是骗子?亲历过的两份小兼职,让我彻底明白…..

很快我就完成了第一个群的建立,接下来我就不需要管理群的任何工作,因为有其他人来做。

后来,我确定好了新工作后,比较忙,所以不想再继续做小兼职,就果断退出了。连带自己建立的群,我也退出了。

虽然我知道后期会有提成,但那个时候也没有想那么多,觉得无所谓了,我也没有干多少活。

那之后的半个多月,我和小龙几乎都没怎么联系过,毕竟不再参加这份兼职了嘛。

后来,大概过了一个多月,他突然给我转账。

我一开始很吃惊,因为社群我都退出了,不怎么记得这件事了。不过看到他的解释(这是我建立第一个社群的工资),我也就明白了,也是他当初的承诺。我说过谢谢,就接受了。

没有想到的是,他此后每个月,都会把我建立那个社群得到的提成发给我,即便这期间我们没有再联系,我依然没有再进去那个群。

那份小兼职的钱也不多,都是小钱钱。但越是小事,越是关于钱,越能呈现一个人的本心。

互联网上的兼职都是骗子?亲历过的两份小兼职,让我彻底明白…..

其实,那些每个月的兼职提成工资,他完全可以不转给我,我也根本不会问他去要。但是他主动给了我,虽然他是按照合作规则来的,但在我看来,他已经很不一样了,他是真的认真在做这件事。

也是后来某一天,我想起最开始私聊时,他说过的一句话:虽然这只是兼职,不过我做这份工作是很认真的,我希望你也是这样。

到现在,我认识他快一年时间了。

前几天突然想起他,我点进去看他的朋友圈,看到他依然在做这件事,还有最近,他记录自己的女儿出生啦。

那一刻,我心里涌现出很多的敬意和感动。

佩服他对待这份兼职工作的认真,感动这么一位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带给我的正向影响。

两份小兼职,两个负责人,之于我是两份经历,以及由此产生的两种结果。

这算世本常态吧。但作为年轻人,脚下的路还很长,诚信真的不能丢,那是你的立身之本

你弱的时候是这样,你强的时候,更是如此。

互联网上的兼职都是骗子?亲历过的两份小兼职,让我彻底明白…..

我也想借此,聊一聊怎样找到一份可靠的兼职?

01 先梳理你有什么技能,准确对标。

除了你的本职工作之外,你还可以给别人提供什么价值。

比如,你是一名英语老师,不过你很喜欢写作,就可以参加很多公众号的投稿,或在今日头条上注册一个账号,开始更新,参加各种活动,慢慢地,你就树立自己的个人品牌

如果你还会ppt,会演讲,就可以去帮别人修改ppt课件,去组建自己的演讲圈子。

我有一个朋友,一个在新东方当讲师,他很喜欢演讲,不,是热爱。所以现在下班后的时间,都是在教别人怎么演讲,组建自己的社群,开始讲课。

这是一种输出,教别人的同时,自己精进最多的。正所谓“教是最好的学”,是剽悍一只猫的猫叔常说的话,我以此为信。

02 让你一直下软件的兼职,就果断放弃吧。

如果你看新闻,就很容易刷到这样的网页,“在家兼职,轻松月入三千”。是不是很心动?

我带着好奇,就点击进去,按照操作一步步来,到最后就是我下了3-4个软件,最后跳转到某个直播间。

直到让我输入身份证号,我猛然意识到,这已经不是兼职了,是坑啊。所以到这一步,我就停止了。

因为一份正规的兼职不会有那么多繁杂的步骤,是有公司说明,有具体工作描述,以及薪资如何结算。

这些都明确了,谈好了,才可以更好地合作。

互联网上的兼职都是骗子?亲历过的两份小兼职,让我彻底明白…..

03 让你交钱才能做的兼职,就要警惕了。

这个时代,兼职真的很多,但骗子也不少,曾经我就经历过,先交300元钱才可以开始做的工作。

我是无意中刷微博,看到在招兼职打字员。那个时候我刚刚学会盲打,还处于兴奋期,看到这个消息,我就开始动心了,而且还有工资,按照字数计算。

我大概算了一下,按照那个时候我的打字速度,如果我能每天拿出一小时做这件事,可以赚50块左右,那么一个月就可以有1500左右的收入,即便是先交300块,我一个星期就可以赚回来了。

当时很开心,晚上和朋友视频,聊到这件事。

她听后,开始大笑,然后和我讲了她的同学经历过类似的事情,是假的。我也才得以,没有被骗。

这个时代,机会有很多,同时糖衣炮弹也不少。而且我一直都觉得,只要是干干净净的钱都是可以赚的。

但是,要多一点警惕心,不要贪。也可以上小蜜蜂云工作www.xmf.com上找一份稳定工资有保障的工作!

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唯有如此,我们遇到的人和圈子才会说认真、真诚和靠谱的。

32%的HR表示会“裸辞”?HR裸辞后该怎么办?

来源:i背调

《奇葩说》曾经有个辩论题目:年轻人该不该裸辞?场上100名观众,70人给裸辞投了赞成票。

32%的HR表示会“裸辞”?HR裸辞后该怎么办?

裸辞,似乎已经成了当代职场人的一种追求自身信仰的行为艺术。目的无非是为了跳出舒服,活出自我。

对于年轻人而言,出现这样的结果也是情理之中,毕竟新时代员工总是充满了个性,他们无畏果敢,时刻彰显着与众不同。但是人到了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很多事情就没那么简单了!

换一家公司就能改变你现在的痛苦吗?

如果失去工资的空窗期,你的积蓄够你“挥霍”多久?

……

很多现实的问题我们不得不考虑。

近日,职场社交平台脉脉发布了《2020职场人裸辞现状调研报告》,将职场上关于“辞职”这一最富争议的话题推上了热搜。

32%的HR表示会“裸辞”?HR裸辞后该怎么办?

报告显示,当代职场10个人中有8个想裸辞,其中七成职场人真的裸辞过。任何事情任性的底气都来自于“钱”,职场上也一样,超过6成职场人表示,兜里有10万以上,才敢轻易说离职。

在这份报告中,小2哥看到最有趣的一点是,在裸辞的职业排行榜中,公关行业第一,HR占到了第二位,有32%的HR表示天天都想裸辞。

32%的HR表示会“裸辞”?HR裸辞后该怎么办?

在外人看来,HR好像掌握着员工生杀大权,风光又自在,每天打打电话、约个面试一天工资就到手,还能跟人聊天打发时间……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小2哥敢保证,HR一定是当代职场中最容易被误解的角色之一。

“锄禾日当午,招聘好辛苦,对着PPT,一哭一上午。薪酬左右难,两头受气足;面试被人鸽,忽悠不靠谱……”HR有多难,你亲自体验一下就知道了。

所以,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HR想要裸辞,而是环境所迫,不得不主动退出。甚至,很多时候,HR都是充当了“背锅侠”的角色,是“被离职”。

这里我们单单在“公司人员”方面出现的问题,HR就有多重“裸辞”的无奈。

32%的HR表示会“裸辞”?HR裸辞后该怎么办?

公司内部人才被挖,需要担责

比起员工主动离职,HR最担心的是怕内部人员在工作期间被挖走。

站在HR的角度,好像离开了一个人并没有对自己的工作造成多大影响,再重新找一个补上不就得了。

但是站在老板的角度,被挖墙脚不仅从客观上给公司造成了实际损失,主观上也是令人难以接受。特别是被挖的人还是去了竞品公司,这对老板来说,简直就是“奇耻大辱”。

前一段时间,有4位百度前高管从百度闪电离职加入字节跳动,在行业中引起广泛关注。

32%的HR表示会“裸辞”?HR裸辞后该怎么办?

这4位属于百度搜索管理层,将在字节跳动负责医疗行业,包括医疗信息和互联网医疗等业务。

无疑这些人都是属于高质量人才。本身招聘难度就很大,当初招进公司时很可能众里寻他千百度,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招聘成本往往不低,而到任之后也往往担负着比较重要的岗位,掌握着重要的技术或市场资源。这样的人被挖走后的损失可想而知。

我们都知道,作为曾经的互联网“BAT”三大巨头之一,百度曾经是何等的风光,但是现在随着字节跳动、拼多多、美团等一众独角兽的崛起,百度无疑已经没落了。所以在业内出现了这样的声音:HR缺人就去百度挖。所以我们才看到了近年来百度高管陆续出走的情况。

这时候HR注定是要担责的。

为什么没有及时发现人员的动向?为什么让外面的人盯上了我们公司的人才?为什么没有努力挽留?为什么没有尽早防御?无数质问摆在百度HR的面前。

这时候,辞职或许是一种解脱。

32%的HR表示会“裸辞”?HR裸辞后该怎么办?

招人用人出现问题,需要担责

一谈起招聘,想必每个HR都会头疼。

经过几百份简历的筛选,几十个电话邀约,线上视频面试+线下面试的双重考验,最后终于招进来一个人。可人家还没干满3天就走了,一切又得重头再来。

如果运气好一点,人留下来了,但是在此人工作期间出现了严重违法乱纪问题,HR还得担责。

2017年11月初,携程被曝出亲子园虐童事件,一时间激发社会众怒,遭到全网声讨。事件造成的影响,导致携程创始人梁建章的身家一夜之间缩水 1182 万美元。

因为是招人用人环节出现了纰漏,一时间网友把矛头都指向了携程的人力资源部门。

为了稳定公众情绪,给大家一个交代,担任亲子园监管方的携程HR高级总监邵某不得不引咎辞职。

有人说:HR不应该背这个锅,但是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作为亲子园监管方的代表,换谁都得下台,HR无疑成为了那个担责的倒霉蛋。

32%的HR表示会“裸辞”?HR裸辞后该怎么办?

裁员不合理被曝光,需要担责

比起员工被挖、主动离职,更让HR感到恐慌的事件,莫过于宣布裁员了

公司一旦发生裁员事件后,HR便成了众矢之的,被裁的员工可不管,在他们眼里,HR就是老板的“狗腿子”,只管想着怎么讨好老板而保住自己的饭碗,哪管他们的死活!在他们心中,宣布和执行方案的人等同于罪魁祸首。

去年11月23日,一篇《网易裁员,让保安把身患绝症的我赶出公司。我在网易亲身经历的噩梦!》在网络走红。作者声称是来自网易的一名游戏策划,14年从上海交大毕业后就进入网易工作,在网易工作5年,在身患绝症的情况下亲身经历逼迫、算计、监视、陷害、威胁,甚至被保安赶出公司。

事情一出,HR毫无意外在这场恶性裁员中被喷成了筛子。

32%的HR表示会“裸辞”?HR裸辞后该怎么办?

面对如洪水一样汹涌而来的咒骂侮辱,想必网易负责此事件的HR一定度过了好几个不眠的夜晚。心理状态不好的人,辞职应该是调节心态的唯一出路了吧!

32%的HR表示会“裸辞”?HR裸辞后该怎么办?

HR裸辞后该怎么办?

综上所述,仅仅是人员方面出现的问题,就够HR好受了。所以“裸辞”比例达到32%这么高,似乎也成为了能够理解的情况。

那么如果你真的裸辞,该怎么办呢?

小2哥觉得有三点是大家不得不考虑的。

01、经济问题

据调查,通过计算日常开销,比如房租、水电、吃饭、网络、交通等费用,在一线城市裸辞后三个月的生活就要2万块钱。并且受经济形势影响,找工作有一定的难度,想要裸辞,至少准备6个月的积蓄。

如果您是经理级人员,岗位更加稀缺竞争更加激烈,周期自然也会延长,那这个费用也许就得翻番。

所以,裸辞,你的钱包首先要准备充足。

02、自律问题

人在职场时间与生活不自由,必有约束。可离职之后忽然出现极大化的自由与放逐,如何面对每天的大把时间,一不小心就容易入坑。

小2哥觉得不管上班与否,保证个人精神抖擞,按照上班的节奏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时间,是非常有必要的。你可以书写个人工作复盘日记,报名某专题培训班,培养一个兴趣爱好:书法、舞蹈、写作、运动等任何都是终生受益的。

记住:你是在生活,工作是生活,不工作也是生活

03、心态问题

面对金钱的压力与亲朋好友的关心,焦虑与日俱增不请自来。

无论在何种状态,人终身要学会的就是独处,面对未知与变化构建自己坚强和温暖的精神世界。

短暂的职业空缺不是天大的事情,只是职业生涯中最常见的事而已,身为HR已经见过太多的“离开”了,所以轮到自己时,并不要觉得可怕。

不如把待业期直接变为个人心智锻造与成长期,用乐观积极的心态迎接下一段多彩经历的到来。

写在最后

很喜欢《脱口秀大会3》中孟川说过的一句话:“想通过工作挣钱太难了,如果工作是水,那些精英们就是深海鱼,在水里活的自由又抗压;而我就是只鸭子,我只擅长划水,而且老板给画的大饼特别不好使,鸭子不吃饼,还容易被饼卷起来吃了。”

作为当代社畜在职场中生存,不仅HR难,其他人也难。裸辞可能是暂时逃避烦恼的一种办法,但绝不是最有效的办法。

团队管理三三法则:如何管理好一个团队?

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一个好的团队,应该做到以人为本,这样才能使团队和个人双双获益。本篇文章以作者的第一视角,通过团队管理三三法则,讲述了如何才能管理好一个团队。

团队管理三三法则:如何管理好一个团队?

一、究竟什么是团队管理?

这里可能有很多人已经开始说了:完善的管理制度、科学的管理工具、各式各样的表格、数据等等等等….

以上都没错,但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是人心:团队是人组成的,而人心是最不可把握而又最奇妙的,我们不能把一个个人简单的变成纸面上的数据。

所以此篇文章讨论的重点在人,也是我们整个团队管理三三法则第一个需要提出的:

二、团队管理三三法则

1. Leader第一法则

团队管理三三法则之Leader第一法则:关注人的成长,价值意义远大于关注业绩的增长。

每一个团队管理者都会经历这样的时期:团队业绩遇到瓶颈,人心涣散,你很着急,你感觉明明大家都很有潜力,为什么就是没有带动业绩增长?

其实答案很简单:作为Leader,你不知道他们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我在每一个团队成员加入的时候,无论多忙,都一定会抽时间跟他们聊聊,有一个问题一定会问:“你来这里,想要得到的是什么?这样东西,是别人夺不走的,是不会随着你的离开而离开,它将永远跟随你。”

如果你的队员马上回答了出来,那么恭喜你,你得到了一个目标感非常强的成员。这时候要做的事情就非常简单了,就是与他一起分解目标,看在这份工作中该如何做,才能得到最想要的东西。

更多时候,可能你的队员比较迷茫,他也不知道自己想要得到什么,这个时候我的回答就是:

“如果你没有想要的东西,那我帮你设立一个,我希望你能够在1年,5年,甚至10年后,你将可以大声的、自豪的、开心的、毫无隐瞒的跟别人分享你在这里工作的这段经历。不开心的回忆你会羞于分享的,所以我希望你在这里可以开心,学你所学,爱你所爱。”

只有懂得了成员想要什么的队长和懂得了自己想要什么的队员的组合,才能发挥最大的战斗力。所以请停止无聊的数据指标,多与你的队员们聊天,了解他想的世界,根据不同的点进行帮助。当他感觉到你是全心全意在帮助他的时候,你所得到的将是最热烈的回报。

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Top 1,但一个leader有能力让每个人在他的世界里都是Top 1。

2. Leader第二法则

团队管理三三法则之Leader第二法则:及时激励你的成员

我在管理团队的时候,经常举办一种活动叫做“优势之夜”,具体形式如下:

选一个空闲的夜晚,叫上团队成员(一次最好不要超过8个人,人多的可以分批举行),选一个宁静的场地,所有人按照顺序,依次说自己心里面认为某人的

优势是什么?必须每个人都要被点评,每个人都要开口说。

如果是8个人的活动,在场每一个人都可以收到另外7个人对他的称赞。

注意:评价的过程中只允许谈优势,不可谈劣势。

这样做完之后,会有几个明显的改变:

  1. 每个人明显自信心大幅度上升。
  2. 每个人都更加充分了解一同并肩作战的伙伴。
  3. 了解别人的优势之余也就明白了自己的劣势,有了改变的方向。

所谓激励,并不一定是物质上的奖励,更重要的是来自心理的肯定。及时的发现团队内部成员的心理状态,举办类似的活动或谈话,更有助于保持团队旺盛的战斗力。

3. Leader第三法则

团队管理三三法则之Leader第三法则:自上而下的公平管理,管理好自己才能管理好团队。

俗语有云:将帅无能,累死三军;还有一句俗语叫: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Leader的重要性对于一个团队来说是不言而喻的。

  • 你是Leader,你的文化就代表了团队的文化;
  • 你是Leader,你的一言一行都将刻在每一个成员的心里;
  • 你是Leader,你的所作所为可能都会成为成员们的“标准”;

“你是Leader,你都不准时,凭什么要求我不准迟到?”

成为Leader是一种义务而不是一种权利,不代表你就拥有了凌驾于大多数人的特权;相反,这是因为队员们对你的信任,Leader才变得有价值,万不可辜负这份信任。

所以,你希望团队往什么方向走,你就必须自身先做好。

队员希望看到的并不是你做的有多好,而是看到你也在为着这个目标持之以恒的努力——简而言之,就是公平。

  • 如果你希望团队能够不迟到,那么你自己就要提前20分钟到办公室;
  • 如果你希望团队能够多阅读,那么你自己就要每天分享读书心得;
  • 如果你希望团队目标感能够变强,那么你自己就要言出必行。

以上是对于Leader的一些法则,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关于团队的法则。

4. 团队第一法则

团队管理三三法则之团队第一法则:保持永远的步调一致

二千多年前,有一个人自信的喊出这样一句话:“韩信带兵,多多益善!”

这并不是一句大白话,带10个人,50个人,100个人,1000个人甚至100000个人,难度是呈几何倍数增长的,而韩信这句自信的话表示,他的能力已经突破了人数的限制,站在了军事管理艺术的金字塔尖。

为什么?我认为韩信就是做到了这一点:步调一致。在他的手下,士兵的人数已经没有意义了,对于他来说,这支军队就只有1个人,前进、后退、进攻、撤退,灵活自如。

如果我们的团队想要实现小步快走,步调一致是必要条件。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每个人都是单独的个体,即使对于统一的决策,不同人的理解方式也不一样。我在这里提供三个小技巧,快速帮助建立团队的步调一致。

1)区别对待:建立核心小团队

一个的能量是有限的,Leader也不例外,对于5-10人的小团队,Leader尚还可以做到每个人都能影响到。但对于20-30人的团队来说,影响到每个人就成了一件非常耗时的事情,且不说作用多大,光是做这件事情就能把人累死。

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做的就是:从你的团队中,挑选数个核心成员(人数随团队规模决定,个人觉得20%的比例即可,即5个里面需要有1个核心团队成员),而挑选这些人的条件是:

  • 本身在团队中能力突出或资历老道,有服众的资本;
  • 能够理解Leader和团队的目标,并愿意为之付出;
  • 绝对的、毫无保留的信任Leader;

在这群人出来之后,团队管理的工作就如同有了一个杠杆,轻轻松松便可以撬动整个团队。

这群人能够公开、大声的支持你的决定, 并且身先士卒做表率,你的能量将通过这个“放大器”扩散到整个团队。在步调一致这个目标上,你不再了然一身,你已经有了最坚实的、肩并肩的盟友,而他们将会帮助你,将更多的人拉到这条统一的战线上。

2)制定适当严格的,充满团队特色的规章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规章制度的团队难成大气候。

请注意,这里的规章制度需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 规章制度的内容是带有团队特色的,有别于统一的办公室行政守则;
  • 内容得到团队全体成员的认可;(需要签字确认)
  • 规章制度是纸面上公开展示的,规则的执行由全体成员共同监督;
  • 规章制度将作为培训的一部分,在新成员加入时需要明确了解;

之所以需要同时满足这么多条件,是需要得到全体成员承认该规章制度的合理性,认可该规章制度并确保该内容的落地执行,无法执行的规章制度不但对团队无益,反而会给成员留下“执行力不强”的不良印象。

标题提到“适当严格”,是指该规章制度是只适用于某些硬性条件,譬如针对迟到问题。而对于一些难以把控的地方,如目标完成率等,不建议采取规章制度进行要求,会打击成员的积极性。

3)就算是做作也要举行的仪式

电视剧《士兵突击》有一个片段曾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每一个进入钢七连的士兵都会要求举行仪式,全文如下,有兴趣的可以百度这个片段来看看:

列兵许三多,你必须记住,你是第四千九百五十六名钢七连的士兵!

列兵许三多,有的连因为某位战斗英雄而骄傲,有的连因为出了将军而骄傲,钢七连的骄傲是军人中最神圣的一种!钢七连因为上百次战役中战死沙场的英烈而骄傲!

列兵许三多,钢七连的士兵必须记住那些在五十七年连史中牺牲的前辈,你也应该用最有力的方式,要求钢七连的任何一员记住我们的先辈!

列兵许三多,抗美援朝时钢七连几乎全连阵亡被取消番号,被全连人掩护的三名列兵却九死一生地归来。他们带回一百零七名烈士的遗愿在这三个平均年龄十七岁的年轻人身上重建钢七连!从此后钢七连就永远和他们的烈士活在一起了!

列兵许三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是活在烈士的希望与荣誉之间的!

列兵许三多,我们是记载着前辈功绩的年轻部队,我们也是战斗的部队!

列兵许三多,下面跟我们一起朗诵钢七连的连歌。最早会唱这首歌的人们已经在一次阵地战中全部阵亡,我们从血与火中间只找到歌词的手抄本,但是我们希望,你能够听到四千九百五十六个兵吼出的歌声!

如果说在“步调一致”中,前两个只是表面上的方法,仪式感则会进一步帮助你将这种感觉变成一种团队精神,一种团队文化,一种“魂”。

不要忽略仪式感的强大力量,这是一种社会认同的模式。

每个人都渴望被认同被重视;放在团队管理中,这就会变成一种团队灵魂。每天风雨无阻都必须召开的早会晚会,每次都会一起呐喊的口号,每周每月都要坚持为团队里业绩最好或者进步最大的人颁发证书….不知不觉中,所有人都因为这种仪式感逐渐形成认同感。

恭喜你,你团队的魂形成了;它将如同信仰的力量般,作为每个人的精神内核,支撑团队走下去的动力源泉。

5. 团队第二法则

团队管理三三法则之团队第二法则:积极地营造参与感

小米黎万强提出了小米的制胜之道:参与感。

其实在团队管理中,我们也需要参与感的力量。

跟友人聊天时聊到买家具的问题时,我提到在买房前为什么不会购买太多的家居用品,答曰:始终租的房不是自己的,花那么多心思装扮,感觉有点浪费。

在团队管理中,你的团队对于成员来说是租的房还是买的房呢?

想让团队变得更好,就要让每一个成员对于团队有主人翁的精神,做的每一件事,说的每一句话都是“花心思”的。

1)让团队的决策变得更民主。

在团队每一个决策产生的时候,我们都必须要遵守这样一个民主原则:让所有的团队成员都参与到制定过程中(包括上文提到的规章制度也是大家共同讨论的结果)。这并不会令团队不受控制,相反,这会有助于Leader听到更多不同的意见,做出最有利于团队利益的决策。

2)胜利感来临之时,及时的全体庆祝。

对于阶段性目标的实现,团队一定要及时庆祝,并且需要全体成员的参加。这里强调两点,一个是及时,一个是全体。“及时”是因为胜利感是有时效性的,再好吃的菜放久了也会凉。及时的庆祝会让胜利感放到最大;“全体”是因为需要全体成员都参与到这个过程中,共同分享团队的胜利感,团队的荣誉即个人的荣誉,做到一荣俱荣。

6. 团队第三法则

团队管理三三法则之团队第三法则:用科学知识武装团队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一点也不假。

在我们团队的管理过程中,一定要避免盲目的凭借感觉去做出决定,而需要引入更多科学的方法。此类方法在网上搜索一搜一堆,这里我只重点说一点:强调数据的重要性

数据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可以直接抓取的,如每天的拜访量,成功量数据等等,这些应该在每一个团队的管理系统中可以直接导出的;第二种是需要主观分析呈现的,如客户的热度数据。

我会针对该行业的销售情况,设立指标,将客户分为0度,30度,60度,80度,100度,共5个阶段。

让团队的每一位成员都养成清晰的将一天的工作成果通过量化的数据指标呈现出来的习惯,并主动拿出来在每天的晚会上进行分析。同时,数据指标不能单一,尽可能多的寻找数据,多维度分析。

资深HR: 6个招聘技巧,助你精准识别人才,少走招聘的弯路

来源:橙读职场

师妹现在是某个快消企业的招聘专员,以招聘销售为主。过年的时候,她给我发了新年祝福,同时好学的她还问了我一个问题:怎么才能精准给企业招到优秀的人呢?我和师妹说,这个问题本身就不对,招聘并不是要招到最优秀的人那么作为一名招聘人员,要招什么样的人呢,在面试中又该如何判别人选是否合适呢,且如何与业务部门进行合作呢?以下会围绕这几个问题进行展开

01 招聘是要招到合适的人,而不是最优秀的人

著名供应链管理专家马丁·克里斯多夫说过这样一句话:“真正的竞争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而这里所说的供应链,就包含了人才的供应链。

2019年,华为高薪招聘应届生,最高年薪可达201万。这其实也从侧面反映: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比拼,本质上也是人才的比拼。不得不承认,从薪酬上看就知道,华为招聘的这部分人真的很优秀。但是,我们要招的不是最优秀的人,而是合适的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招聘的目的之一便是让新员工入职并在一个时间阶段里稳定下来,给企业创造价值。假如你是一个小企业,你都用华为的用人标准去招人,你能招到吗,招到了人选能留下来吗?其实华为也是在招合适的人,这部分优秀的人对华为来说就是合适的,华为公司要打赢未来的技术与商业战争,就必须要有顶尖的人才。

那怎么样的人才是合适的呢?即使是同一个公司,但是不同岗位的标准也是不同的,大范围来讲就是适合公司的企业文化,能在岗位上留存并创造岗位价值的人。所以招聘人员需要深入了解公司的企业文化,了解所招聘的岗位,了解业务部门的用人风格。

资深HR: 6个招聘技巧,助你精准识别人才,少走招聘的弯路

02 招聘官,先了解你所招聘的岗位

我以前在找工作时接到过一个面试邀请电话,通电话时我问HR能不能给我介绍下岗位内容,令我意外的是对方竟然说不清楚。我估计这个和我电话的HR可能是个实习生,但是从应聘者的角度来看,如果招聘HR都不了解岗位内容,那么怎么让人选放心过来面试和入职呢?

招聘HR了解岗位的重要性:

  • (1) 了解岗位,才能知道什么样的人适合这个岗位。如果你想找一匹马,但是你都不知道马长什么样,那么该如何找呢?只有了解岗位内容,才能快速筛选简历,快速辨别人选的经验是否合适,甄选出人选的能力是否匹配。
  • (2) 了解岗位,才能更好地与应聘者对话并吸引应聘者。招聘HR在人才选取的环节里起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应聘者对企业的第一印象往往来源于企业招聘者。了解岗位并把岗位的优势展现给应聘者,对于招聘结果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3) 了解岗位,才能更好地与业务部门进行合作一个优秀的招聘HR都是懂业务的HR,不懂业务,业务部门的同事对你的信任度可能不会很高,甚至可能对你的招聘工作都不认可。所以了解业务,了解岗位,也方便自己和业务部门进行更好的合作。

几个方法快速了解所招岗位:

  • (1) 访谈法:了解一个岗位最高效的方法就是对业务部门的同事进行访谈。访谈对象可以是该岗位的上级、同岗位人员或与这个岗位密切接触的同事。针对岗位的访谈内容包括:该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包括不同工作内容的时间占比、岗位的重难点;该岗位的权限;该岗位的汇报对象;该岗位需要接触的外内部机构或部门;及了解任职资格及条件。
  • (2)资料法:可以从岗位说明书、内部员工的工作日志里提取;提取出关键信息并加以整理;其实这个方法和访谈法可以结合起来用,一般可以先用资料法提取相关信息,再用访谈法深入了解岗位信息。
  • (3)观察/实践法:对于部分岗位是可以通过观察员工的日常工作行为了解其岗位内容的,不过对于研发类等岗位就不太适用了。如果时间安排合理,对于部分岗位,招聘HR也是可以到对应岗位实践一下,这个方法就更迅速了。
资深HR: 6个招聘技巧,助你精准识别人才,少走招聘的弯路

03 围绕胜任力素质合理设计问题

当招聘HR了解岗位内容后,便需要结合岗位去了解岗位胜任力,并结合岗位胜任力设计合理的面试问题。整个流程就是:了解岗位内容——提取岗位胜任力——面试问题

先解释一下什么是胜任力素质:根据百度百科,素质又叫胜任特征,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成绩优秀与成绩一般的人区别开来的深层特征。例如我们公司销售的胜任力模型就是:韧性、关系的建立与维护、营销说服、结果导向、客户导向。

如何结合岗位内容提取胜任力素质及设计问题呢?举个例子,某司电话销售人员在进行电话销售时,70%的客户都会在前30秒内拒绝进一步交流。那么招聘人员便可结合行为了解:该岗位需要的人抗压力要强,因为要面临被拒绝的情况很常见;另外,也需要一定的灵活度,这么高的拒绝率,销售人员如果不灵活,怎么有更多客户成交呢?

那么结合这个情况,招聘HR在面试时便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在电话销售里,在前30秒里70%的客户都表示没意向进一步交流,你能接受吗,你认为会是什么原因呢,你会怎么做呢?通过这样一个问题,便可初步判断出人选的思考能力、抗压能力及应变能力。

资深HR: 6个招聘技巧,助你精准识别人才,少走招聘的弯路

04 三个面试方法帮助你更快甄选

面试是招聘工作非常关键的环节,在面试的过程中,面试官和求职者面对面地交谈,在短短的时间里完成相互了解,同时还要做出判断,看看是否匹配。面试最大的目的就是进行筛选,并对合适的人选进行一定的吸引。面试是对人才的综合性考察,是企业对HR的基本要求。面试方法很多,以下结合案例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

(1) 行为面试法

什么是行为面试法?田效勋等在《过去预测未来——行为面试法》里做了很多详细的解释,这种面试方法是通过让面试对象描述其过去在工作或生活的经历来了解面试对象各方面素质能力的方法。它的假设是:一个人过去的行为可以预测这个人将来的行为。

举个例子,我想从人选过往的案例里了解人才是否有目标感;我会问的问题可能如下:你在过往的工作经历中有给自己设置过目标的经历吗,可以详细谈一下吗?/在过往的工作经历里面,您是否有目标完成不了的情况呢,可以详细谈一下当时的具体情况吗?

但不得不提一句,虽然行为面试法很常用而且效果很好,但是招聘官也需要以发展的角度看待人选。在很大程度上,人是环境的产物,而且个人的进步程度和个人的内驱力及学习力也有很大关系。以前面试不通过的人,未必现在就不合适了。

资深HR: 6个招聘技巧,助你精准识别人才,少走招聘的弯路

(2) 情景模拟法

情景模拟法就是指根据应聘者可能担任的职务,编制一套与该职务实际情况相似的测试项目,将被试者安排在模拟的、逼真的工作环境中,要求被试者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用多种方法来测评其心理素质、潜在能力的一系列方法。

HR可以根据岗位内容专门设计一种工作场景,然后问求职者:“假如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会怎么做?”作为面试过程中的一部分,情景模拟可以发掘出更多的信息。

举个例子,某公司需要招聘一名招聘经理,这个公司目前在招聘上遇到的其中一个问题是:部门提出的需求不合理且不信任招聘,这个业务部门负责人希望招到钱少能力强的人,且需求量非常大。那么结合这个情况,在面试过程中其实就可以问应聘者:假如现在销售岗需求量非常大,岗位要求不低,但部门给的工资低于市场的水平,你会怎么处理这个招聘需求呢?

通过这个应聘者的回答,便可以判断对方以往是否有类似经历,及其处理这个问题的思路是否结合实际,也就能大致判断这个人选是否有能力胜任了。

资深HR: 6个招聘技巧,助你精准识别人才,少走招聘的弯路

(3) 压力面试法

压力面试是指有意制造紧张,以了解求职者将如何面对工作压力。面试人通过提出生硬的、不礼貌的问题、或者问一些有难度的问题故意使候选人感到不舒服或有压力,针对某一事项或问题做一连串的发问,打破沙锅问到底,直至无法回答。其目的是确定求职者对压力的承受能力、在压力前的应变能力和人际关系能力。

这里值得说的是:在运用压力面试法时一定要注意及时解释,问题不要太伤人自尊,不要给应聘者留下面试官很强势或者咄咄逼人的感觉。不然应聘者对企业的好感度会大打折扣,即使人选面试通过,也未必会选择入职。

资深HR: 6个招聘技巧,助你精准识别人才,少走招聘的弯路

05 识别伪装人才的几个小技巧

(1) 简历筛选法

1) 看任职时间:工作时间有矛盾,几份工作的时间有重合的情况;

2) 看细节描述:有些人选的工作经历只是泛泛而谈,对具体的工作任务及业绩基本没有描述,这个很难判断人选的实际工作内容;

3) 看自我评价:有些人选的自我评价非常浮夸,我看过一份简历,人选写着:如果不用我将是企业的重大损失。这种简历的人选对自我认知的程度是需要着重考量的。

(2)面试问题检验法

通过设计有一定逻辑的问题,从而验证人选说的话是否真实,这种问题一般是从时间和业绩的角度去设计。

举个例子,我想了解一个销售人员的业绩是否真实,那我前期会先问人选的销售业绩及提成方式,后期再问人选的薪酬,这样可以算一下是否对等。有些也可以前期问产品单价及销售量,后期再问一下业绩。

我曾面试过一个销售,他说每个月平均可以拿一万的工资,底薪5000元,提成按销售业绩的10%算;但是他面试过程和我分享了,产品单价大概2000元,平均一个月卖出10件产品。那这样算,一个月的平均提成大概2000元,加底薪,那也就是7000元;和他说的1万是有很大出入的,那这时候面试官就需要仔细了解应聘者是否还有其它奖金之类的了。

(3)表情判别法

表情判别法其实很考验招聘面试官,每个人都有不同行为不同表情。之前我上过一个企业培训课,培训讲师是世界500强的招聘面试官,他总结了一个比较高效的方法:要通过表情判断人选是否说谎,可以先问一个人选不需要说谎但是又要思考的问题,观察人选的面部表情;这时再问你的关键问题;看看人选的表情是否一样,特别需要关注眼睛。

面试方法可以结合一起用,几种面试方法灵活运用反而更能发掘出面试者更多信息。

资深HR: 6个招聘技巧,助你精准识别人才,少走招聘的弯路

06 与业务部门共舞,让业务部门助你一臂之力

HR和用人部门是合作关系,两者只有紧密配合,才能找到符合要求的合适人才。那么HR该如何和业务部门合作呢?

(1) 明确自己的定位

我之前认识一个招聘,她毕业于985学校,跳槽到一个小公司;她认为自己很专业,和业务部门的沟通上就比较傲娇,后来很多工作业务部门都不配合,对她的工作也有很大影响。

我一直认为 招聘既是服务业务部门的角色,又是和业务部门合作的关系。招聘是在帮助业务部门发现人才,是人才与业务部门之间的连接桥梁。因此,在和业务部门沟通时,HR要体现出为客户服务的态度,表现出专业重视的态度。

(2) 和谐相处,用解决问题的思路去沟通

大部分招聘者在招聘的过程中都会存在和业务部门之间产生分歧的问题,以下有几点是招聘者可以做的:1)以和为贵,和部门强调招聘和部门的目标是统一的;2)给业务部门反馈数据,提供市场信息,帮助业务部门了解市场的行业,对其进行期望管理;3)用结果说话。招聘最终还是要看结果,有了结果在很大程度上便能得到部门的认可,也利于工作的开展。

(3) 业务部门在各面试阶段可以起到的作用

1) 面试前期:和业务部门达成选人标准、面试流程上的共识;同时一些目标企业的筛选、行业的情况都可以通过部门进行了解。

2) 面试阶段:和业务部门进行分工,业务部门可以对人选的专业能力进行重点把握。同时对于合适的人选,业务部面试官可以在过程中对人选进行吸引。很多业务部面试官没有这样的意识,招聘者可以和部门进行一定的沟通。

3) 面试后期:对于一些高段位的人选,如果招聘谈薪谈不下来,完全可以请业务部负责人与应聘者进行进一步的交流和吸引。后期人选入职了,业务部也需要配合对人选进行跟进。而一些跟进技巧,招聘者也是可以帮业务部门进行梳理的。

资深HR: 6个招聘技巧,助你精准识别人才,少走招聘的弯路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才竞争会更加激烈;而人才资源是有限的,招聘者要比竞争对手更快、更准地获取人才。为了帮助招聘者更精准地进行招聘,本文分享了如何了解岗位并从胜任力的角度出发思考企业要招什么样的人、灵活运用合适的面试方法、快速甄别伪装的人才及与业务部门合作并借力的一些方法;期望能与读者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