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面客户端FAQ

客户端已经登录,后台仍然是离线状态,是什么原因?

请检查一下系统登录的用户名(非小蜜蜂的账号)是不是中文, 小蜜蜂客户端暂时不支持中文系统用户, 请更换英文系统账号,注销或重启后再尝试。

桌面客户端支持什么系统?

桌面客户端支持Windows 7 SP1, Windows 10, Mac 10.12 以上版本。

怎样快速有效的寻找技术支持?

请安装https://www.teamviewer.cn/cn/download/  ,并将id和密码发给客服,以方便问题排查。

window系统下1.*版本客户端奔溃怎么解决?

删掉%appdata%\xmf\obs-studio\winmons 下面最新的一个 *.mon文件,再重启即可。

请注意,是 %appdata% 目录,而不是程序安装目录。 可以在文件资源管理地址栏直接输入 %appdata% 进入该目录, win10下通常是这样的:

C:\Users\用户名\AppData\Roaming

我在马来西亚槟城远程工作一周的真实感受

1. 远程工作

槟城位于热带,离赤道很近,可想而知那里有多热。白天大概在 35~40 度之间,太阳下面根本站不住。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那边的空调非常之少,除了酒店房间里一定有空调,甚至连酒店大堂都不一定有空调,即使是香格里拉这种大酒店,它的餐厅和门厅也没有空调。

Edison 酒店,桌椅高度合适,小餐厅不限量不限时供应饮料和小食,非常合适。

我去之前打算背着书包每天随机找一个咖啡厅写代码,基本上没有办法实现。幸好马来西亚的酒店对桌椅的态度还算认真,所以我这几天都在房间里面写代码,效果也不错。

槟城白咖啡非常有名,主要是华人喝不惯传统咖啡,所以改进了烘培技术,并且混合鲜奶和淡奶,调配出好喝的口味。没有酸涩和苦味,只有咖啡香、奶香。不过白咖啡多半在饭店和冷饮店供应,并非咖啡馆。所以一样热的要死……

网络条件

远程工作,网络是最重要的基础设施。马来西亚没有墙,访问所有网站都很方便,除了加拿大知名本土企业 P**nhub。

比较意外的是,马来西亚很多华人用微信,可能和文化有关吧。

酒店网络都很好,不过访问国内网站速度较差。如果需要大量使用国内网站,比如看 B 站、斗鱼直播,可以考虑用移动的国际漫游,因为它要先连回国内,所以理论上比本地网络要快一些。

星巴克

遇事不决星巴克。远程这两年,走过不少地方,星巴克绝对是对远程工作者最友好的地方。座椅高度合适,桌子大小合适,插座丰富,冷气充足,有网络。槟城的星巴克有很多没见过的新品,我觉得多半和旁边的印尼有关,毕竟是知名咖啡产地。而且便宜,超大杯冷萃合 21.5,约是国内的一半(国内卖42)。

民宿楼下的星巴克,面向大海。

唯一的缺点是网络。槟城的星巴克网络限时2小时还是3小时,久了密码就失效。这点比香港星巴克好一些,后者只给半个小时。另外槟城星巴克的插座是英制的,最好随身带转接头。

总结

槟城还是蛮适合远程工作的,可以一群人住到一家酒店里,白天各自开发,晚上找地方吃饭或者观光。

2. 旅游推荐

这次住了三家酒店:Edison、Golden sands by 香格里拉、海滨民宿。推荐第一家。Edison 位于乔治城中心,门口是 Red Garden 美食城,离其它夜市步行10-15分钟。酒店是由老房子改来的,很有异国情调,提供24小时饮料和小食。游泳池虽然窄,但也很长,很适合工作之后去游几个来回。

酒店内景,黑色门里是个图书馆,可以看书。

酒店内景,挑高很高,感觉很舒服。

天井,老房子里很常见。

进门处。

吃饭的话,推荐正宗桥头福建面,非常好吃,周一休息,早上开摊,卖到中午。

还有 Paper Lobster,纸龙虾。他们家的特色是在桌子上铺一大张纸,然后把做好的香辣海鲜倒在上面,非常新鲜、非常好吃,而且性价比奇高。12:30开始营业。

第一次吃,叫了两份。

第一次没过瘾,又去吃了一次,龙虾套餐,单加螃蟹,安逸。

槟城用 Grab 打车非常非常方便,非常非常便宜,强烈推荐。因为天热,很多地方没空调,建议大家超过10分钟的路程就打车,可以大大提高体验。

大部分时间我都在工作,带孩子和玩的工作主要交给老婆完成,我也没有去景点,所以就推荐这些吧。

文物古迹

3. 总结

这次一周的远程工作比上次成功很多,跟地方选择、行程安排都有关系。我觉得以后应该再拉长一些时间,比如放两个周末在行程里,会更轻松。下次有心得继续分享咯,这次先到这里。

不知道和广州番禺有没有关系

程序员在家上班远程办公的优点与不足,听听大家怎么说?

A:

我理解远程办公,能把自己的时间利用的更好。 

举例子, 我早上 7 点起来,跑 5 公里,吃个早饭 8:30,还能休息半个小时,9 点开始工作 。

因为不需要路上的时间。

而招聘打电话沟通得到的结果是大家不愿意远程办公。。。

工资也有,五险一金也有,是因为远程办公自己该交的房租也还得交? 还是没地方享受免费空调?

B:

pros:

  • 能够更自由的掌握自己的工作时间和节奏
  • 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地方上班,比如家乡?
  • 能够陪伴家人更多时间

cons:

  • 远程办公会有孤独感
  • 少了认识更多人的机会
  • 沟通效率会降低,如果遇到不在一个水平上的,沟通异常的累
  • 会有生活中的事情干扰工作
  • 需要自己找一个合适办公的环境

考虑因素:

  • 出差过多,远程办公变成了出差办公,这点是最多人考虑的
  • 由于网络信赖读比较低,怕公司不靠谱
  • 担心工作和生活没有明显的时间界限,会24小时 on call
  • 待遇不到位,薪资没有竞争力

自身要求:

  • 有较强的自制力,用Keep的标语: 自律才能自由
  • 能够很好的和自己独处
  • 技术水平过关,不然沟通及工作效率是个问题

总体而言,就是用工作环境换自由时间。

最后说一下出差的情况,只在有新客户提出的需求不在系统支持范围内的时候,去现场熟悉业务流程,配合开发。 我大概统计了一下,大概 2.5 个月出一次,一次10天左右。 随着系统完善,出差的概率肯定会逐步降低。

C:
1.可能担心要 16 小时一直干活。一直 @人。 
2.远程工作,少了认识更多人的机会,一个优秀又聊得来的同事,以后说不定会带来巨大的机遇。

我理解的远程办公是在家干活 原贴里边表述的远程办公好像是长期出差 

所以到底是大家不接受远程还是不接受长期出差 

对于远程这个词 认知上的差别好像很大

理想情况下远程办公确实有不少好处,对双方都是。但也可能存在很多问题。

比如因为沟通效率变差导致整体效率底下。有些事情面谈几句话就能说清楚,但文字甚至语音沟通都会节外生枝,视频沟通也许好些但估计采用的人不多。

比如因为时间控制不好导致严重的加班。远程办公是很难有统一的上下班时间的,那看起来是好事,但就像所谓的“弹性工作制”一样,可能只往一个方向弹。

远程办公对公司管理能力以及员工的要求都更高,只要一方能力不达标,就可能事与愿违,双方都不舒服。而且对员工来说,这次经历可能对自己找下一份工作不利。

D:

大部分时间都浪费在路上和挤车很没有意思。而且有自己的熟悉空间,比一堆人坐一起,开个空调开几度都不能适合所有人。
如果有五险一金值得考虑,很多远程工作都不会包这个,因为很多企业不想搞这个,觉得麻烦。
远程工作也可以过得很规律,坐班也不见得一定很规律。

远程办公需要学习和适应,没有经验的人还是挺难直接上手的。

远程减掉去办公室的路上时间只是小收获,大收获是可以找到异地的大牛。

远程工作的人需要有一个不被打扰的环境,可以是一个独立的房子只有办公的时候去,可以是白天家人肯定出去了只有自己,可以是每天去家里附近的咖啡厅。去咖啡厅的问题是笔记本也不适合长期办公。
如果这些条件都没有,公司最好能在 wework 之类的联合办公场所给租工位。 但是工位也不便宜。

E:
已经组建远程团队并顺利运行一年多的说几句。我这里是个人工作室,我牵头出来做自己的产品,卖给企业客户,目前有稳定的客户和收入,一共 5 个人分布在不同的城市(上海 成都 西安),大家项目没见过面。
其实问题不在于是不是远程工作,而在于是不是找到了靠谱的人,一开始我花了大量的时间用在了找人上,目前大家配合非常顺利,我负责将每周的工作任务拆分成最小可执行粒度,放进任务池中,其他人领取属于自己的任务,工作时间每个人自己安排,我只设置大的时间节点,每周 5 下午全体线上会议,交流一下本周的进度。

F:
我觉主要还是一下几点:
1.沟通成本很大,不如面对面交流
2.上下班时间明确,在家的话,这个界定就很模糊了,有些时候肯定会妥协加班
3.如果和家人住一起的话,公司上班可以很好的规避家务活,而且不容易造成吃软饭的印象,至少邻居和这么看吧,如果碰到家里来客人又有小孩之类等着头疼吧,还有心情工作?

G:

远程办公有五年了吧,于我而言,好处多于坏处

我没有楼主所说的孤独感,另外相比办公室上班,其实能认识更多的人,以前在办公室的时候,社交圈子只局限于公司的那一小部分地方,因为时间不自由,也很少有机会可以去扩展社交圈子。

远程后,时间地点相对自由,如果你喜欢交朋友,那你肯定会交到更多朋友。如果你平时就不喜欢社交,那远程后可能圈子会越来越小。

我现在处于一个干扰比较大的环境中,不过还是比办公室效率高很多,因为有很多种方式可以规避,但办公室中的干扰你通常是无法规避的。

被动收入对在家上班自由工作的人的重要性


本文让你了解在家上班远程工作如何获得被动收入? 关于收入的增长,我听说过有两种,线性增长和指数增长。简单比喻的话,前者将一份时间卖给一个人,如果你希望收入增加,则需投入更多时间,具体到业务模式上,比如外包项目型工作。后者是将一份固定的时间,卖给可能无限多的人,比如产品型工作,一款产品的开发只需固定的时间人力成本,之后却能卖给无数用户,实现指数增长。

近6年我都在尝试后者,因为产品型工作比较容易创造某种意义上的被动收入,这对于我这种抽烟喝酒熬夜成性的人来说很重要。直白的说,我从一开始不得已选择这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就一直担心有天会病倒,以至于无法正常工作,造成家庭陷入困境。然而心想事成,的确后来和药罐子打上了交道,一下就是两年多。

这期间尽管每天我都十分努力地逼着自己进入工作状态,但实际上几乎没有像样工作过几天。幸运的是,先前几年打造的产品型业务帮我渡过了这两年,没有任何主动收入,全靠被动收入支撑。但不幸的是,指数型收入增长模式听起来虽然很牛逼,但你要知道,任何事情都像太阳一样,有升就有落。没有绝对的被动收入,你总需要主动付出一些精力,只是付出的时间段不同罢了,所以指数型下降也终将到来,并且更吓人。话说回来,即便如此也仍然比线性型收入的另一面断崖式坠落好多了——停止主动付出,收入增长线立刻归零。

被动收入为我争取了几年的缓冲时间,我用它来休养,学习和为新的想法试错。但凡自由工作过一段时间的人都深有体会的是,维持自由的生命线有两条,一个是知识更新能力,另一个则是现金流,特别是在低福利高竞争压力的国家。

道理谁都能想明白,可如何获得被动收入?这个需要依据所在行业和技能去思考那个叫做Niche的点,没人能定义出统一的思路。说说我在国外互联网上见过的。

一个不怎么会做设计但Photoshop抠图玩的好的人,可以在无版权限制(CC0)的unsplash网站上找到各种商品类的图片,然后二次加工,做成PNG透明背景的商品展示图,或者各种Mockups,以个人使用免费,商用付费的模式做Subscription membership的平台,按月按年收取费用,实现后期的被动收入。要知道很多Web设计师需要在作品中使用各种图片素材,特别是电商类型网站、APP的Demo,需要大量纯色背景的商品图,而这块恰恰是最难找到的素材,即便找到了,商业授权的价格不是太高,就是不提供商业授权,而一旦你的产品提供了为用户一键导入模板Demo的功能,这就意味着这些图片也将随着你的产品一起打包销售,那CC0或其他划算的商用许可的图片素材就是必须的了。这简直是我在为Envato设计TemplateKit时的一大痛。

一个Web开发者做了一款针对WooCommere电商平台的在线钱包支付接口,并在保证基础功能齐全的基础上提供免费下载使用,并在获得流量和用户后,以付费扩展形式,提供增值功能(Freemium模式),获取被动收入。前阵子我在用WooCommerce当电商后台帮忙做一套微信商城的时候,为了节省时间,就自然而然成了他们的付费用户,直接购买使用付费现成功能。这样的小产品在WordPress.org上随处可见,最著名的就是Elementor。如果按转化率1%计算的话,平均1000个免费用户中就有10个人付费,你只需设法增长免费用户基数,并通过产品设计技巧、营销等方式去提升转化率就可以了,据我所知,大约一个Freemium WordPress插件如果有10万用户量,只要这款产品口碑不差,那么这个开发者的月收入大约是5000 – 10000美元。10万用户?这数字其实并没那么巨大,免费的模式已经将营销获客的成本和门槛降到极低了,把产品做完美,便是最好的营销。说实话,几年前我对此一无所知,两年间一身病无心工作,过阵子我想试着玩玩。

一个在线营销玩得转的人,没有实际货源和渠道,单靠SEO, Facebook Ads, Google Ads等等广告优化再优化,然后买量去做Dropshipping, Affiliate项目,也一样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睡后收入”,对这个感兴趣的话,可以去Google一下Shopify+Facebook模式。 睡后赚钱,俗称躺赚,对于30多岁有家室的人是个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我不知道你们对中国养老制度怎么想,总之我不抱太大希望,待到年过四十,上有多病老人,下有要教育投资的孩子,如果不想面对中年危机,还是要趁早开开脑洞去未雨绸缪一下。所以营销也被列为我当下主攻的方向,它关乎是否能实现从0到1。

以上可能只是一些常见的创造被动收入的模式,但玩法太多了,怎么去找到那个点,抓住机会,这是自由工作者的第一条生命线要做的事——知识积累,否则说得再热闹,机会看起来唾手可得,也未必能及时意识得到。

最后说说这几年我独立尝试产品型业务模式的感受。爽,是因为自由,可以天马行空去做自己所想的事情,而不用把时间都浪费在和客户绕弯子上。煎熬,当意识到自己可能思维受限时,作为独立撸遍所有工种的人来说,十分无助。孤独,无论你赚了多少,独立而又自由的工作的代价之一,就是身份认同感的问题,身份始终没有一个在苹果打工的人说起来更光鲜,但更令人纠结的是,即便这样仍不愿放弃自己的独立和自由,甚至还有些讨厌打造人设这种所谓的身份,所以只能默默忍耐着。条条大路通罗马,走的道路不同罢了,这事儿我现在已经放下了。

在家上班自由工作第七年了,但愿我还能折腾更久,也祝你早日自由。

一本书让我选择自由职业爱上远程办公

最近我看了一本让我相见恨晚的书,它让我豁然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放弃高薪工作走上自由职业在家上班这一步并且打算死扛到底。

让我从人做事情的三个驱动力版本说起:

  • 驱动力1.0:生物冲动。比如一个人为了对抗饥饿会去工作赚钱以便买食物,比如一个人为了性而竭尽全力打动另一个人,都是这种。
  • 驱动力2.0:寻求奖励,避免惩罚。就是我们俗称的“胡萝卜+大棒”,给你点金钱、物质、荣誉等奖励,吸引你主动前进;或者用裁员、降薪、罚款、体罚、羞辱等你害怕或不愿接受的形式促使你前进。
  • 驱动力3.0:内在激励。那些你在没有生物冲动和“胡萝卜+大棒”驱动下所做的事情,往往就出自于内在激励。直白讲,老子就是想干,千金难买我愿意。

其中,驱动力3.0的三大要素:

  1. 自主:人们自己掌握方向的愿望。
  2. 专精:人们想把所做之事做得越来越好的强烈欲望。
  3. 目的:人们超越自身的渴望。

完美解释了我为什么会走上自由职业道路。

在组织内工作时,我要到固定地点上班,要遵守上下班时间,要做他人安排的事情,还要按照上司要求的方式做事情,还有可能和不喜欢的团队成员共事……这些都是对人自主性的剥夺。

当一个人对奖励(金钱、实物、荣誉等)的渴望非常强烈或者对大棒的恐惧无比巨大时,他可以忍受一小部分甚至绝大部分自主权被剥夺。

但是当一个人感觉自己可以获得基线报酬维系生活时,对自主权的渴望就会上升,就更想掌控自己的方向,就更难忍受与“胡萝卜+大棒”伴随的自主权剥夺。

这种自主,体现在 4 个方面:

  1. 工作内容
  2. 工作时间
  3. 工作方法
  4. 工作团队

触发我走向自由职业的,首先是工作时间,其次是工作内容。

2016年秋,女儿上了小学,下午3点多放学,你想接,就得请假,学校开家长会,得请假,班级组织活动,得请假……被束缚、被控制、失去自由、不能掌控生活的感觉一下子从星星之火变成燎原之势。当下的单位也不支持ROWE(result-only work enviroment,只关注结果的工作环境,是否到公司上班、什么时间到公司上班、以什么方式工作,全部自由,只要你能顺利交付),放眼西安,也找不到支持ROWE的公司,想来想去,出来自己做点事情,可能是唯一适合的选择。

工作内容方面,一直以来我喜欢做软件开发,做设计、写代码,常有心流状态,喜欢把一种技术吃透、做精(驱动力3.0中的专精要素),也喜欢研究新技术不断刷新自我(驱动力3.0中的目的因素),只是2015年之后,我的兴趣慢慢发生了转移,我更愿意通过职业规划咨询、写作等“分享知识与见识,助人助己”,而这样的事情,在软件开发类企业,其实是比较难成为主要工作内容的。


工作时间和工作内容两方面缺乏自主权,促使我在2016年底向公司提出了离职,经过项目交接,2017年7月初正式离开,开启自由职业。

离开公司之前,我还做了A计划、B计划和Z计划,告诉自己,如果到2020年还构建不起稳定的收入模式,收入回不到做软件开发时的水平,就退回去继续上班。

然而自由之后没多久,我就发现,其实回不去了,无论自由之路有多少坑,有多难,都是不愿意再回到非ROWE的组织中去上班的。这是因为——一旦自由之后,工作内容、工作时间这种自主因素就会格外凸显出来,让我充满掌控感。这种感觉一旦你体验到了,就不愿放弃!

在没看到今天要说的这本书时,这种感觉虽然强烈,却是朦胧的。而看了这本书,我恍然大悟,原来是自己掌握方向的强烈愿望使得我不愿意再把自己交付给组织发落。

不愿意回归组织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可以用驱动力3.0的第三大要素——目的——来解释。

目的是指超越自身的渴望。我现在的目的非常明确:“通过分享知识与见识,助人助己”。而且这个目的可以从小到大无限迭代——今天影响到1个人,明天10个人,明年1万人,3年后10万人,5年后百万人,10年后无数人……做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没有人给我奖励,我依然愿意为之努力。

而在组织中,出于职业素养,我必须首先去实现组织的商业目的,而现实是,在实现这个目的的过程中,我往往会失去实现我个人目的的时间和精力,导致我的个人目的无法实现。

说了这么多,都是因为今天要推荐的这本书恰恰好清楚的解释了我的困惑和选择,坚定了我的未来之路。我相信它也会对你有帮助,所以不吝赞美要把它推荐给你。这本书就是丹尼尔·平克的《驱动力》:

这本书的重点是驱动力3.0的背景及其自主、专精、目的三大要素,除此之外,书里还有很多非常有意思的概念,比如推算型和探索型工作、基线报酬、金凤花任务、自我目标体验结构、如果-那么型奖励、既然-那么型奖励,都非常精到。我在阅读时,常有“原来如此”、“恍然大悟”之感。

希望对你也会有帮助。

在家上班远程办公的工作者的常规日程

我是一名程序员,也是一名远程工作者,在家上班远程办公好几年了,很多人喜欢远程工作, 也有很多人多反对远程工作, 远程工作意味着:

雇主

  • 只能以员工的产出来衡量员工的价值

雇主雇佣员工的目的是需要这个人的产出,但很多时候很奇怪,很多雇主却花心思去关注这个个员工是不是呆在办公室8个小时,是不是愿意加班.

  • 提供对异步工作模式友好的基础设施

相比于传统的办公模式,远程工作对公司办公室的硬件条件要求较低,不需要奢华的办公楼,但是需要一些必备的工具来进行高效的异步沟通. 比如 Slack, Zoom, GitHub, JIRA, Google Document 这些沟通,协作,文档工具工具,也需要 VPN 这样的网络工具, 同样 CICD 的工具链也是必不可少,但是这已经是任何技术公司的必备了。

  • 招聘合适的人

对于支持远程工作的企业来说,人才库就从一个城市变成了全世界了,因为你不需要候选人来办公室坐班,所以只要条件满足,全世界的人才原则上你都可以挖掘,当然和所有的招聘一样,风险是存在的,所以 “Hire Slow, Fire Fast” 原则仍然适用,不是每一个人都能适应一个没有同事在身边的工作,有的人是难以自我管理,有的人更喜欢同步工作,有的人不能忍受”孤独”等等。所以招聘一个合适的人变得更难。

员工

  • 只能用高效的产出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你不再有任何的借口让自己偷懒,因为你的节奏你都已经全权控制,你不能在怪环境,怪时间,你必须成熟的学会管理你的自己时间和精力,管理StateHolders 的期望。

  • 选择自己最高效的时间和环境来工作

你不需要再去忍受办公室有的同事那些肆无忌惮的噪声(打电话,机械键盘, 或者公共区域的聊天), 你也不用去忍受总有一些必须的会议被安排插入到你的代码时间里面,更不会有人突然就冲到你的工位对你的屏幕指手画脚.

你可以选择你喜欢的咖啡店,书店,公园,海边,甚至喜欢的城市或者国家. 你也可以选择低迷的时间去运动,然后在高效的时间工作.

  • 更便利的肩负照顾家庭的责任

你几乎不会在错过女儿的第一次上台表演,接到幼儿园儿子不舒服的电话,你也可以第一时间去带他去就医,和父母吃晚饭,聊聊家常。你终于除了给他们经济的帮助之外也给予他们陪伴。

  • 有成块的时间培养自己

省去了在京沪上下班的漫长拥挤的地铁,没有任意插入的会议,没有随意被打扰的办公室环境, 你有了成块(1小时以上)去发展自己,也许是开源项目,也许是系统的学习新知识,也许是艺术和音乐的爱好,利用这样的时间块,你会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你会少了很多的抱怨,多和很多的努力。

我的典型一天

虽然以前所在公司都曾经不同程度的 WFH (Work from Home), 但是真正加入一个纯 remote 的团队还是第一次, 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和挑战, 我也在不断的学习和适应当中,不知不觉两周过去了, 算下来每天的 Coding 时间大约在 2h – 3h 之间,PR Review 和 Design Review 大约在 1h 以内,和同事的会议平均每天 25min 左右,有较为成块的时间来进行系统学习和实验,也终于有了较多的时间给自己的儿子和女儿。

附上我的一个粗略的时间表.

上午

  • 07:40 – 08:00 早上起床,完成洗簌.
  • 08:00 – 08:40 带女儿出去吃早餐,然后送女儿去幼儿园.
  • 08:40 – 09:00 去家门口咖啡店, 或者远一点的店找一个不错的位置,然后点一杯拿铁或者美式.
  • 09:00 – 09:30 查看和回复 Slack 和邮件, 然后看一下今天的任务优先级,开始进入工作状态.
  • 09:30 – 11:00 写代码 –> 写测试 –> Pull Request. 或者 Review Pull Request, Review Architecture Design.
  • 11:00 – 11:30 和同事的会议一般都尽可能的安排在这个时间.
  • 11:30 – 11:45 刷一下 GitHub Explore, HackerNews, 和 Reddit 的相关 Channels, 顺便 Twitter, 微博,v站划划水.

中午

  • 11:45 – 12:30 如果在家门口的咖啡店就会回家和儿子父母吃午饭, 远的话就直接在店里解决午饭的问题.
  • 12:30 – 13:20, 和儿子去球场运动或者在家里玩玩具,儿子作息和规律,玩一会他就会开始午睡.
  • 13:20 – 13:30 回到咖啡店,一杯冰拿铁.

下午

  • 13:30 – 14:00 写一道算法题, 偶尔会在 typing.io 上进行输入练习.这是工作日的 kata.
  • 14:00 – 15:30 密集的代码编写,测试,重构的时间,然后发 Pull Request, 更新相关的文档.
  • 15:30 – 16:20 去幼儿园接女儿,然后带她吃点东西,送回家,
  • 16:30 – 17:30 在家工作, 主要是 Review 同事的PR Review 和 对自己的PR 进行必要的重构,最后在 Slack 总结发出当日状态的明天的安排.
  • 17:30 – 18:40 送女儿去课外兴趣班,一般也会带着电脑和正在看的书. 偶尔也会进行 PR Review 或者看书.然后发现 iPad + 便携式的键盘非常适合在非工作场所写东西.

晚上

  • 19:00 – 22:00 回家吃晚饭,给小宝贝们洗澡,和媳妇带他们在小区或者旁边的商场散步,或者在家陪他们玩电子设备或者数学游戏,然后讲故事带他们睡觉.
  • 22:30 – 24:00 看 Slack 和邮件,回复紧急信息,然后写文字或者代码.
  • 24:00 上床睡觉,时常带着耳机看美剧或者武林外传,听着听着就睡着了.

remote

远程办公的工作和任务外包接案有什么区别?

对于很多企业和在家上班的工作者关于远程工作(更精确的说,是远程「雇佣」)和外包之间的界限还是有点模糊,很多人以为加入远程工作的行列就需要不断地自己找项目、不断地和甲方谈价格、不断地催款…. 其实,远程工作可能和你想的不太一样。

就英文来说,很多国家的法律会用这个词来区分雇佣和外包关系:Contract FOR Service,或是 Contract OF Service。好的,今天不是要来考大家英文文法,只是要让大家知道,远程雇佣和外包还是不同的,但怎么区分呢?

根据一些国家人力部(主管单位)的解释,我们可以这么区分:

远程雇佣 (也就是我们口语说的「远程工作」) — Contract OF Service

  • 关系:工作者和公司是「雇主-雇员」的关系
  • 盈亏:工作者不需要自己承担盈亏
  • 法律关系:适用当地的劳工法规 (如果有)
  • 工时:合同内约定工作、休假时数,且不能违反相关法律规定。
  • 福利:可能可以享有公司提供的福利
  • 社会保险:按一般劳工办理
  • 管理:公司对工作者有高度的管理权力
  • 吃饭工具:公司一般可以在一定的限度下提供工作者工作所需的工具

外包 — Contract For Service

  • 关系:工作者和公司是甲方-乙方的关系,也就是业主-承包商的关系
  • 盈亏:工作者需要自己负担项目的盈亏,也可决定是否要将盈利分享给其他人
  • 法律关系:不适用劳工法规 (但合约仍可受当地法律约束)
  • 工时及休假:通常没有特别约定
  • 福利:与公司福利无关
  • 社会保险:不适用
  • 管理:公司对工作者只有非常低度的管理权,一般而言只能就合约内约定的结果进行管理
  • 吃饭工具:除非另外约定,否则工作者需要自己准备工作所需的工具

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基本上远程雇佣其实就是传统的工作模式,差别只是工作者不一定需要到办公室去;但外包还是外包,因为公司对工作者没有太大的管理权,除非合同要求驻点,否则工作者可以自己选择工作的地方,也是因为这种行为看似非常接近,造成很多人对着两个关系的混淆。

因应现在的时代变化,很多劳务关系变得相当复杂,成熟国家对于劳动关系的定义也是需要经过多个因子判断之后才能得出结果,进而计算对应的税务关系,在开始你的「远程」工作旅程之前,记得先确认你想要的关系是什么哦。
小蜜蜂远程办公  — 专为远程工作而生,小蜜蜂平台提供了远程工作者招募管理、合规化服务及跨境薪资结算等一站式服务,有任何远程工作者招募的需求,或是有想了解最新的远程工作机会,欢迎你们到 小蜜蜂平台 上走走逛逛。

跨境跨区远程工作者的EoR劳务模式常见问题 五险一金怎么交?

本文对很多为境外(或外地)企业工作的远程工作者还是有点帮助的。

首先快速说明,EoR的全名是 Employer of Record,中文通常翻译为“名义雇主”,白话一点的说明就是:这个雇主不是你真的雇主,只是帮你真实雇主承担部分法规责任的雇主… (这个说明好像一点都不白话?)

总之,简单来说,如果跨境为境外或外地的公司远程提供劳务的同学,普遍会遇到几个问题:

  1. 五险一金什么都没有,需要自己处理
  2. 劳动合同基本上不会以中国为主要法律约束地
  3. 银行没有你的工资记录,所以信用卡、贷款都比较难申请(有些人会拿报税资料来证明,但大部分银行还是喜欢有稳定的雇主)
  4. 汇率损失,国际转帐的手续费等

再进阶一点的,会遇到这种棘手的问题:

  1. 雇主钱少付了,我难道要为了一点点钱打国际仲裁?
  2. 雇主对我提出不合理的要求,但法院/劳动仲裁委说雇主不在境内也帮不上忙?
  3. 我需要一张在职证明来申请xxx,但在职证明开出来好像很少单位可以接受?

这时候,EoR的模式就很好解决这些问题了。简单来说,通过跨境EoR模式,你境外的雇主通过一个本地的“名义雇主”来雇用你,由“名义雇主”处理所有劳动法规要求的事情,包括社会保险、公积金、劳动法规、税务申报、管理记录等等,对工作者而言,也可以获得正常的工资转帐记录及本地公司的聘用记录,可以大大增加与银行往来的可信度,同时如果有发生了任何争议,也可在本地解决(Well… 这就是名义雇主最大的风险 — 躺枪,待会再提),把风险转给名义雇主。

但也是因为这样,通常“名义雇主”会收取一定的服务费。就商业惯例来说,这些服务费一般是由您的雇主承担,大中华区的服务费比例约为工资总额的10–15%不等。这时候你可能会觉得,为什么服务费是按比例收的?你不就是转个工资而已吗?为什么要收这么多钱?

这就关系到上一个话题了,您的名义雇主需要为您的真实雇主承担大部分法规的风险,万一发生纠纷了,必须由名义雇主来承担,小到简单的遣散费纠纷,大到员工违法、工伤甚至死亡等赔偿,所以一般大家会针对不同行业、真实雇主的情况来计算服务费用比例,这些服务费用大部分的成本就是风险成本,当然,所谓的风险就是它不一定会发生,但谁也不敢保证这些事情不会发生。


小蜜蜂远程办公 因应国内工作者的需求,近日也针对国内远程工作者/企业推出EoR的服务模式,一方面让您的境外雇主可以完全合规的聘用在中国的远程工作者;另一方面,也给远程工作者提供一定程度的保障,确保工作者在工作的同时,也享有劳工该享有的基本权益。通过小蜜蜂本身及合作伙伴在全球的机构节点 ,您的雇主也可以就近以最合适的货币支付到本地或是有支援便利支付的银行体系,解决跨国跨境汇款及结算的困扰。

很多人会担心这么做是否会降低雇主聘雇国内工作者的意愿?我们的经验是这样,大多数雇主更担心的是法规的问题,但设立一个国内外资公司只为了几位员工也许也不符合经济效益,所以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合规的路线,差别只是工作者的雇佣关系定义而已。

小蜜蜂远程办公让生活更美好!

如何做好远程工作?远程办公生存指南

一个人如何做好远程工作?不管你是全职远程工作者,或者是可以选择一周某几天在家工作的人,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用。– Jono Bacon

远程工作似乎是最近的一个热门话题。CNBC 报道称,70% 的专业人士至少每周在家远程办公一次[1]。同样地,CoSo Cloud 调查发现, 77% 的人在远程工作时效率更高[2] ,而 aftercollege 的一份调查显示,8% 的千禧一代会更多地考虑提供远程工作的公司[3]。 这看起来很合理:技术、网络以及文化似乎越来越推动了远程工作的发展。哦,自制咖啡也比以前任何时候更好喝了。

目前,我准备写另一篇关于公司如何优化远程工作的文章(所以请确保你加入我们的会员以持续关注——这是免费的)。

但今天,我想 分享一些个人如何做好远程工作的建议。不管你是全职远程工作者,或者是可以选择一周某几天在家工作的人,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用。

眼下,你需要明白,远程工作不是万能药。当然,穿着睡衣满屋子乱逛,听听反社会音乐,喝一大杯咖啡看起来似乎挺完美的,但这不适合每个人。

有的人需要办公室的空间。有的人需要办公室的社会元素。有的人需要从家里走出来。有的人在家里缺乏保持专注的自律。有的人因为好几年未缴退税而怕政府工作人员来住处敲门。

远程工作就好像一块肌肉:如果你锻炼并且保持它,那么它能带来极大的力量和能力。如果不这么做,结果就不一样了。

在我职业生涯的大多数时间里,我在家工作。我喜欢这么做。当我在家工作的时候,我更有效率,更开心,更有能力。我并非不喜欢在办公室工作,我享受办公室的社会元素,但我更喜欢在家工作时我的“空间”。我喜欢听重金属音乐,但当整个办公室的人不想听到 After The Burial[4] 的时候,这会引起一些问题。

“Squirrel.” 图片来源[5]

我已经学会了如何正确平衡工作、旅行以及其他元素来管理我的远程工作,以下是我的一些建议。请务必在评论中分享一些你的建议。

1、你需要纪律和习惯(以及了解你的“波动”)

远程工作确实是需要训练的一块肌肉。就像练出真正的肌肉一样,它需要一个明确的习惯混以健康的纪律。

永远保持穿戴整齐(不要穿睡衣)。设置你一天工作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大多时候我从早上 9 点工作到下午 6 点)。选好你的午餐休息时间(我的是中午 12 点)。选好你的早晨仪式(我的是电子邮件,紧接着是全面审查客户需求)。决定你的主工作场所在哪(我的主工作场所是我家庭办公室)。决定好每天你什么时候运动(大多数时候我在下午 5 点运动)。

设计一个实际的习惯并坚持 66 天。建立一个习惯需要很长时间,尽量不要偏离你的习惯。你越坚持这个习惯,做下去所花费的功夫越少。在这 66 天的末尾,你想都不会想,自然而然地就按习惯去做了。

话虽这么说,我们又不住在真空里 (更干净,或者别的什么[6])。我们都有自己的“波动”。

“波动”是你为了改变做事的方法时,对日常做出的一些改变。举个例子,夏天的时候我通常需要更多的阳光。那时我经常会在室外的花园工作。临近假期的时候我更容易分心,所以我在上班时间会更需要呆在室内。有时候我只想要多点人际接触,因此我会在咖啡馆里工作几周。有时候我就是喜欢在厨房或者长椅上工作。你需要认识你的“波动”并倾听你的身体。 首先养成习惯,然后在你认识到自己的“波动”的时候再对它进行适当的调整。

2、与你的上司及同事一起设立预期目标

不是每个人都知道怎么远程工作,如果你的公司对远程工作没那么熟悉,你尤其需要和同事一起设立预期目标。

这件事十分简单:当你要设计自己的日常工作的时候,清楚地跟你的上司和团队进行交流。让他们知道如何找到你,紧急情况下如何联系你,以及你在家的时候如何保持合作。

在这里通信方式至关重要。有些远程工作者很怕离开他们的电脑,因为害怕当他们不在的时候有人给他们发消息(他们担心别人会觉得他们在边吃奇多边看 Netflix)。

你需要离开一会的时间。你需要在吃午餐的时候眼睛不用一直盯着电脑屏幕。你又不是 911 接线员。设定预期:有时候你可能不能立刻回复,但你会尽快回复。

同样地,设定你的通常可响应的时间范围的预期。举个例子,我对客户设立的预期是我一般每天早上 9 点到下午 6 点工作。当然,如果某个客户急需某样东西,我很乐意在这段时间外回应他,但作为一个一般性规则,我通常只在这段时间内工作。这对于生活的平衡是必要的。

3、分心是你的敌人,它们需要管理

我们都会分心,这是人类的本能。让你分心的事情可能是你的孩子回家了,想玩救援机器人;可能是看看Facebook、Instagram,或者 Twitter 以确保你不会错过任何不受欢迎的政治观点,或者某人的午餐图片;可能是你生活中即将到来的某件事带走了你的注意力(例如,即将举办的婚礼、活动,或者一次大旅行)。

你需要明白什么让你分心以及如何管理它。举个例子,我知道我的电子邮件和 Twitter 会让我分心。我经常查看它们,并且每次查看都会让我脱离我正在工作的空间。拿水或者咖啡的时候我总会分心去吃零食,看 Youtube 的视频。

我的分心克星

由数字信息造成的分心有一个简单对策:锁起来。关闭选项卡,直到你完成了你手头的事情。有一大堆工作的时候我总这么干:我把让我分心的东西锁起来,直到做完手头的工作。这需要控制能力,但所有的一切都需要。

因为别人影响而分心的元素更难解决。如果你是有家庭的人,你需要明确表示,在你工作的时候常需要独处。这也是为什么家庭办公室这么重要:你需要设一些“爸爸/妈妈正在工作”的界限。如果有急事才能进来,否则让孩子自个儿玩去。

把让你分心的事锁起来有许多方法:把你的电话静音;把自己的 Facebook 状态设成“离开”;换到一个没有让你分心的事的房间(或建筑物)。再重申一次,了解是什么让你分心并控制好它。如果不这么做,你会永远被分心的事摆布。

4、(良好的)关系需要面对面的关注

有些角色比其他角色更适合远程工作。例如,我见过工程、质量保证、支持、安全以及其他团队(通常更专注于数字信息协作)的出色工作。其他团队,如设计或营销,往往在远程环境下更难熬(因为它们更注重触觉性)。

但是,对于任何团队而言,建立牢固的关系至关重要,而现场讨论、协作和社交很有必要。我们的许多感官(例如肢体语言)在数字环境中被剔除,而这些在我们建立信任和关系的方式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火箭也很有帮助

这尤为重要,如果(a)你初来这家公司,需要建立关系;(b)对某种角色不熟悉,需要和你的团队建立关系;或者(c)你处于领导地位,构建团队融入和参与是你工作的关键部分。

解决方法是?合理搭配远程工作与面对面的时间。 如果你的公司就在附近,可以用一部分的时间在家工作,一部分时间在公司工作。如果你的公司比较远,安排定期前往办公室(并对你的上司设定你需要这么做的预期)。例如,当我在 XPRIZE 工作的时候,我每几周就会飞往洛杉矶几天。当我在 Canonical 工作时(总部在伦敦),我们每三个月来一次冲刺。

5、保持专注,不要松懈

本文所有内容的关键在于构建一种(远程工作的)能力,并培养远程工作的肌肉。这就像建立你的日常惯例,坚持它,并认识你的“波动”和让你分心的事情以及如何管理它们一样简单。

我以一种相当具体的方式来看待这个世界: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有机会得到改进和完善。举个例子,我已经公开演讲超过 15 年,但我总是能发现新的改进方法,以及修复新的错误(说到这些,请参阅我的 提升你公众演讲的10个方法[7])。

发现新的改善方法,以及把每个绊脚石和错误视为一个开启新的不同的“啊哈!”时刻让人兴奋。远程工作和这没什么不同:寻找有助于解锁方式的模式,让你的远程工作时间更高效,更舒适,更有趣。

看看这些书。它们非常适合个人发展。参阅我的 150 美元个人发展工具包[8] 文章

……但别为此狂热。有的人花尽他们每一分钟来寻求如何变得更好,他们经常以“做得还不够好”、“完成度不够高”等为由打击自己,无法达到他们内心关于完美的不切实际的观点。

我们都是人,我们是有生命的,不是机器人。始终致力于改进,但要明白不是所有东西都是完美的。你应该有一些休息日或休息周。你也会因为压力和倦怠而挣扎。你也会遇到一些在办公室比远程工作更容易的情况。从这些时刻中学习,但不要沉迷于此。生命太短暂了。

你有什么提示,技巧和建议吗?你如何管理远程工作?我的建议中还缺少什么吗?在评论区中与我分享!

小蜜蜂远程办公让生活更美好!

996工作制度是一场灾难,远程办公才是更好的选择


长远趋势来看,远程办公的技术发展正在不断颠覆着传统认知,工作效率如何未来更多将由工作成果决定,不是工作时间,更不是工作场所。 前段时间程序员反对加班的“996.ICU”项目,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各大央媒也纷纷撰文,谴责侵犯劳动者权益的行为,因为各界对年轻人生活压力日益增加的关注。996.ICU之所以能够持续发酵,是因为它戳中了当下年轻人生活中的痛处。越来越少人能理直气壮地说出:“我享受我的工作和生活”、“我的工作和生活平衡得刚刚好”。

▲工作996,生病ICU

硅谷企业家伊隆·马斯克说,想要改变世界,人们每周需要工作80个小时,有时甚至会达到100个小时以上。类似的观念在科技行业十分盛行,似乎只有长时间的工作才算是正常状态科技企业眼中的“理想员工”似乎应该满足下面几个条件:身体健康,没有孩子,全心全意为公司服务。

科技行业疯狂加班,效率却还不如朝九晚五

科技行业对超长工作时间的痴迷,对每个人的健康和人际关系都有害。也许我们需要摆脱“工作表现的好坏在于工作时间的长短”的观念。

斯坦福大学教授John Pencavel一次为期两年的研究表明,超长的工作时间其实是一种低效的方式:一旦人们每周工作超过55小时这个临界点,工作效率就会完全下降。平均而言,每周工作70个小时的人,其工作效率还不如每周工作15个小时的同事。

而德国劳工局2018年的一项统计,全欧洲工时最长的国家竟然是希腊,每周达40.7小时。尽管我们常讨论希腊近年经济濒临破产,就是因为他们的民众实在太懒了,但是从工时上看并不见得就是如此。 

可是值得注意的是,希腊的人均生产率却远远低于德国,这说明工时越长,并不意味着生产率就会越高;恰恰相反,许多国家的人均工时并不长(譬如德国和挪威),但是他们的人均生产率却远远高于那些工时长的地区和国家,比如希腊,又比如亚洲的韩国和日本。

这能够给我们一个重要的提示:一个地方如果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出现问题,无法保证工作者良好的生活及休憩,即使工时再长,员工也不一定能够输出高价值的生产和劳动,反倒工作效率可能非常之低。

瑞典:工作到很晚等于承认自己没有效率

在瑞典,不管是在城市还是乡村,瑞典人都能寻找到生活与工作的平衡。对比国内大城市里动辄一周工作50到70个小时甚至更多的年轻人,瑞典人每周的工作时间在35小时至40小时之间,一些公司甚至将工作时间缩短至每天六个小时,以提高工作效率。

 在瑞典,工作到很晚等于承认自己没有效率,加班则会被视为劳动者组织工作能力不行。相比之下,法国人习惯于等待老板走了再下班,以免被认为是在偷懒。但在瑞典,下班时间回家陪伴家人才是正常的情景。在他们看来,这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在个人生活被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瑞典人的工作更有效率,并且更快乐。

日本:政府鼓励远程办公

由于IT技术类的工作不需要太多人际交流,只要有电脑和网络环境,即使身处乡间也能同样开展工作。,日本政府在2015年制定了“乡土远程办公”计划,鼓励企业下乡开设公司和分支机构,工作在绿水青山间 “远程办公”。

日立制作计划将在两到三年内建立新体制,理想化预计在2020年,让十万名员工能在家或外出地点上班。

日本还设立“远程办公日”,鼓励通勤者奥运期间在家办公,希望以此能鼓励改变日本人的 ” 工作狂 ” 习惯,让他们转而在家庭和娱乐活动中投入更多时间。

目前日本采取“浮动工作时间制”和“远程雇佣制”的劳动者,已经占到了所有劳动者中的9%。

996之外,生活还能怎么过?

什么是远程工作?远程工作是一种工作安排,它能让雇员享有灵活的工作时间和地点。换句话说,就是每天到工作地点通勤被通讯联系所取代。

和过去相比,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选择远程工作,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在美国,亚马逊、谷歌等互联网企业和富国银行、美国农业部等机构,都采取了远程工作政策,让员工每周至少从家里工作一段时间。

还有许多更小的创业公司公司, 像Automattic、Buffer等等,从一开始就完全是远程办公。被微软以75亿美元天价收购的GitHub,成立头两年甚至都没有办公室。

远程工作在互联网行业已经存在多年。一开始是因为成本的缘故:例如,聘用印度程序员显然比美国程序员划算许多,于是在亚洲设立技术部门成了很多大公司的标配。后来,随着大公司业务的全球化,有许多人虽然还在固定的办公室,但工作性质却几乎是在远程工作。

在硅谷一个跨国大公司上班,你的一天有可能这样度过:一大早先和欧洲那边的同事先开个会,之后和东岸的产品经理讨论需求,下午在办公室完成一些设计产出后,晚上再跟上海的工程师讨论技术实现的问题。

其实,很多人已经或多或少有在家工作的经历了:你oncall的时候,半夜被警报吵醒,你是跑去公司解决问题呢、还是在家里抱着笔记本电脑连到服务器?

远程工作的好处

谈了半天远程工作,它到底有什么好处?

首先,不用把时间浪费在每天的通勤上,简单计算一下,每天上下班单程15分钟,全年通勤时间5.2天;若单程90分钟,全年通勤时间高达31.3天,一整个月。

能够扩大企业人才池以及促进团队多样化,远程工作模式能够帮助公司更好地网罗全国、甚至全球各地优秀人才的加入。

更多的自由时间相对上班而言,有更多相对自由时间。无论工作内容怎样安排,是相对自由。如果你不忙,你不用装作很忙。夜猫子在公司上班时间效率不高,也能够更高效地安排自己的时间。

省钱。思科内部的涉及2000名员工的调查显示,该远程办公不仅能够让员工在工作中保持愉快心情,还可以帮助改公司节省大量成本。仅每年的员工人力成本就可节省逾1000万美元。

提高效率。开放办公空间是造成工作效率低下的一个主要原因,而这年头很难找到没有开放办公空间的科技公司了。远成办公则避免的这一问题。

从公司角度看,远程办公的员工不自觉、偷懒,怎么办?在办公室上班的员工比较容易混日子远程办公的话干活不给力一下子就暴露出来了,完全结果为导向的,容易除掉坏员工。

年轻一代更容易接受远程工作,企业级软件的日益完善,也让团队远程沟通协作变得更加方便,为远程工作的普及提供了条件。

远程工作的缺点

当然远程工作也有一些优缺点。开发产品、销售人员(内销)售后客服、等工作,无论在办公室工作还是远程工作,几乎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但不是所有工作都适合远程办公,比如零售员等并不适合远程办公。对于协同非常频繁、或者需要大量组织管理工作的人来说,这只会降低生产力。

有的人需要办公室的空间。有的人需要办公室的社会元素。有的人需要从家里走出来。有的人在家里缺乏保持专注的自律。

失去在现场与同事协作和联络的机会,某些团队中仅有一部分人在家办公,这时就会产生一种倾向,你会感觉“这些人今天根本不在工作”,或是感觉今天完全找不到他们,久而久之会缺乏团队感。

在任何地点办公也意味着你或许会陷入无休止的工作中不能自拨,或者使工作变为你的一种负担。难以将工作和个人生活分开。

对公司来说,也存在员工的管理问题:公司必须确保远程的工作效率和面对面(尤其是合作项目)时一样高。雅虎全球CEO玛丽莎·梅耶尔宣布雅虎员工不能继续远程办公,她坦言:“老板最大的担心就是,员工在家办公的生产力是否和他在办公室一样?

远程工作不是那种朋友圈上晒照片、边旅游边工作的美好幻觉。往往伴随着孤独、焦虑、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果你内向,远程工作会让你更加宅,如果你外向,远程工作会让你更不愿意呆在家里。

远程工作不是万能药。穿着睡衣满屋子乱逛,听听音乐,喝一大杯咖啡看起来似乎挺完美的,但这不适合每个人、每个公司。

让工作更有效率

远程工作会不会流行?比这个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远程工作的方式让我们的工作更高效、更人性。

八小时工作制是100年前的伟大发明,为体力劳动者们带来了工作生活平衡。但脑力劳动者是没法保持一天8小时高效工作的;且每个人脑子清醒、有创造力的时段是不一样的。

远程工作不等于完全不去公司,有几种可以尝试的模式:照样一周工作五天,但每天工作4小时。照样每天工作8小时,但一周工作3、4天;每天工作多长时间不固定,每个人自由支配。

持续大量的堆砌工作时间没法换取等额的有效产出。在硅谷,有个词 ”burn up” 就是形容一个人连续拼命工作之后那种被烧光似的状态。任何一种情况对公司、对自己都是极低效的,长期来看收益为极负。偶尔的加班不为过,但长期要求员工处于加班状态,一定不划算。


小蜜蜂远程办公让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