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丑=讨喜,弱点=人缘…职场上的潜规则等式

来源:领英

几天前,一位领英工作人员
Eric 在领英上分享了一个多年前发生在他自己身上的故事:

“为了克服怯场,我曾经很努力争取上台表演的机会。

我还是新加坡国立大学工程系的一名学生的时候,曾经去请求一个舞蹈团的编舞Peter,允许我加入他的舞蹈团。

他知道我没有经验,犹豫了一会之后问,’你会跳舞吗?’

‘不太会,但我只要一个能够站上舞台的机会,站最后面就知足了。’

‘那你愿意举着一把伞吗?’

‘你让我举啥都成。’

‘那好,欢迎你来!’

尽管经过了无数次的排练,但到了真正演出那天,我的心还是狂跳不止,几乎没法呼吸。

我想,要克服我的怯场,肯定有更好的办法!

这就是为什么我戴着墨镜上了台👇

那一晚,是我为了克服怯场迈出的第一步。

从那以后,我花了10年的时间,才能在舞台上挥洒自如。

我之所以选择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这件尴尬的事,是因为当我们分享失败或弱点时,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好处。”

出丑效应,不仅适用于个人

虽然Eric的故事是个例,但其实关于这方面,专家早有研究。

最能解释这种观点的即是出丑效应(Pratfall effect),它由社会心理学家伊利特·艾瑞森(Elliot Aronson)第一次提出。

这个效应是指, 当一个能力强的人展示自己的弱点时,会变得更受欢迎。(能力差的人展示弱点,也许会让自己看起来更蠢,慎用!)

艾瑞森为了证实这个效应所做的实验,是记录一个演员回答一系列题目的过程,并把它交给观众来评判。

在实验的第一阶段,他让演员参加了一个测试。演员答对了92%的问题,得到了高分。

而在测验结束后,演员假装将一杯咖啡洒在自己身上(一个小失误)。

这段录音随后被播放给一大批学生,然后问他们选手的可爱程度。

值得注意的是,阿伦森将学生分成了两个单元,并给他们播放不同的版本:一个包含最后把咖啡洒在自己身上的场面,一个不包含。

最后的结果果然如出丑效应所预料的那样——学生们认为那个咖啡撒了的参赛者更讨人喜欢。

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例子也证明了这个效应的存在。

在工作面试中勇于承认自己之前的过错和不足的人,有更高的几率被录取。

一个愿意向另一半袒露自己过去错误的人,被认为更值得信任。

……

而在14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大表姐” 詹妮弗·劳伦斯在上台领奖时不小心摔了一跤。在这么隆重的一个典礼上,本来不应该出现这样的“事故”。

但接下来的舆论反应和主流媒体并没有指摘她所犯的这个小失误,相反,因为这一跤,她被看作可爱和容易亲近的。

出丑效应不仅仅局限于个人。团队、公司都在这个效应的适用范围里。

把它应用得最好的公司,海底捞绝对算一个。

疫情在国内刚刚得到控制时,餐饮业重新营业,不少餐馆为了赚回之前的几个月的损失,都涨了不少价。

海底捞也涨价了,但是,作为一个大公司,它首当其冲,涨价的消息冲上了热搜。

没有多余的口舌和解释,海底捞以最快的速度回应、致歉,并表示会把价格下调到疫情前的价格。

这样的举动,一下就赢得了很多人的好感。(是不是可以合理怀疑是一种营销策略了?)

而其实在此之前,他们早就对这种诚恳的道歉手段屡试不爽。

2011年,海底捞陷入舆论危机。一篇《记者卧底“海底捞”揭秘》的文章指出它存在骨汤勾兑、产品不称重、偷吃等问题。

海底捞在官网及官微发文解释后,海底捞董事长张勇还以个人名义单独发了一篇微博,就此立住了海底捞的公关FLAG。

如果要在最近的舆论里找例子——在腾讯和老干妈事件里,腾讯这么大一家公司竟然被三个人骗了,还用不正当的手段冻结了老干妈的账户,一度成为众人群嘲的对象。

而这次危机的化解,是通过塑造“吃了假辣椒酱的憨憨企鹅”的形象,主动承认自己的粗心和错误。

一服软,谁还跟你较真呢?

分享自己的失败,前提是接受不完美

我也有类似的经验。

2018年7月到2019年6月,我几乎从朋友圈里消失。备考状态下的我,每天的生活仅限于宿舍和图书馆。

收到面试通知的那一刻,我好像才重新拥有了自己的生活(并立刻把一直没更新的朋友圈发了个够!)。

但我还是输在了面试上。

我不知道该怎么把我没考上的这个消息告诉大家,因为我害怕成为他们眼里的失败者。

就这样,我又重新失去了分享的动力,几个星期不发朋友圈。

朋友会不时地来问我面试结果,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回。因为连我自己都还没有接受这个结果。

好朋友不知从哪得到这个消息,趁假期跑到上海来找我玩。

饭桌上,我知道他是为了安慰我,但我一直在刻意逃避谈论这件事。

终于,他还是坚持把聊天引到这个话题上。我逃无可逃。

那一天,我和他倾诉了一整晚这一年积累下来的沮丧和失落,而他则一直默默听着,每当我说出自己的一个毛病,他就唱反调一样列出我的一个优点。

接受失败总是苦难且漫长的,但至少从和他分享那一刻开始,我慢慢开始接受了。

第二天一早,我发了朋友圈,告诉了大家我没有考上的消息。

结果朋友圈的回复差点让我热泪盈眶。

“加油呀,一直觉得你是特别努力和优秀的人,每次看你朋友圈都会感觉受到鼓舞!”

“我懂!不过你真的很棒了,以后还有机会的!”

这是我第一次敞开心扉分享自己的失败,而它让我无比坦然。

放下了之前的包袱,也终于可以心无旁骛继续前进了。

分享自己的不完美,有六大好处

沈文才总结出分享自己不完美的6大好处:

1. 别人也因此更愿意分享他们的失败和弱点。

我们每个人在生活里顶着巨大的压力,希望在社交媒体上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

但生活不像我们展现的那样,它充满了起起落落落……

分享失败或彼此的弱点,我们每个人都不用再假装完美,不好吗?

2. 你变得更容易亲近。

当你展示自己的弱点或失败时,会变得更可爱。

有一次,一个朋友跟我说他怕老婆,我一下子觉得他变可爱了!(可能是因为我也怕老婆,哈哈)。

3. 你开始接受自己。

分享失败或弱点,意味着你接受你自己不完美的那部分。

对自己的不完美,你要么接受,要么就试着改变。否认是最坏的选择。

4. 你会变得真实。

当你变得真实起来,会更容易获得信任,而信任是一个人的职业发展和人际关系中最最宝贵的东西。

前段时间,我在领英上联系了一位讲师Chris Mattia,就他教授的内容请教了几个问题。

他看到我在领英档案的自我介绍里提到,曾经因为被普林斯顿PhD拒绝,转而投身银行业的失败故事,很快就对我产生了信任。

截图自Eric沈文才领英档案上的自我介绍

因此虽然他人在洛杉矶,我在新加坡,我们素未谋面,但在过去的五个月里已经合作了好几个音频和视频项目。

5. 你会脱颖而出。

由于大多数人在社交媒体上只分享他们生活中最美好的部分,分享失败或弱点,会让你更加与众不同。

只要不要做得太过,就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6. 你的朋友们会为你加油。

人性的弱点是,如果你太过完美,有些人会羡慕你,有些人则会嫉妒你。

但只要你分享一个失败或弱点,人们就会对你产生同情,说不定还会帮你出主意!

如果你不信,可以试着找朋友帮你内推,或者帮你答疑解惑,得到的赞和互动,会比发假期美照多得多。

当然,从一个小小的不足开始,这样的分享不会让你心生抗拒。

不久,相信你也会爱上分享自己的不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