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收入对在家上班自由工作的人的重要性


本文让你了解在家上班远程工作如何获得被动收入? 关于收入的增长,我听说过有两种,线性增长和指数增长。简单比喻的话,前者将一份时间卖给一个人,如果你希望收入增加,则需投入更多时间,具体到业务模式上,比如外包项目型工作。后者是将一份固定的时间,卖给可能无限多的人,比如产品型工作,一款产品的开发只需固定的时间人力成本,之后却能卖给无数用户,实现指数增长。

近6年我都在尝试后者,因为产品型工作比较容易创造某种意义上的被动收入,这对于我这种抽烟喝酒熬夜成性的人来说很重要。直白的说,我从一开始不得已选择这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就一直担心有天会病倒,以至于无法正常工作,造成家庭陷入困境。然而心想事成,的确后来和药罐子打上了交道,一下就是两年多。

这期间尽管每天我都十分努力地逼着自己进入工作状态,但实际上几乎没有像样工作过几天。幸运的是,先前几年打造的产品型业务帮我渡过了这两年,没有任何主动收入,全靠被动收入支撑。但不幸的是,指数型收入增长模式听起来虽然很牛逼,但你要知道,任何事情都像太阳一样,有升就有落。没有绝对的被动收入,你总需要主动付出一些精力,只是付出的时间段不同罢了,所以指数型下降也终将到来,并且更吓人。话说回来,即便如此也仍然比线性型收入的另一面断崖式坠落好多了——停止主动付出,收入增长线立刻归零。

被动收入为我争取了几年的缓冲时间,我用它来休养,学习和为新的想法试错。但凡自由工作过一段时间的人都深有体会的是,维持自由的生命线有两条,一个是知识更新能力,另一个则是现金流,特别是在低福利高竞争压力的国家。

道理谁都能想明白,可如何获得被动收入?这个需要依据所在行业和技能去思考那个叫做Niche的点,没人能定义出统一的思路。说说我在国外互联网上见过的。

一个不怎么会做设计但Photoshop抠图玩的好的人,可以在无版权限制(CC0)的unsplash网站上找到各种商品类的图片,然后二次加工,做成PNG透明背景的商品展示图,或者各种Mockups,以个人使用免费,商用付费的模式做Subscription membership的平台,按月按年收取费用,实现后期的被动收入。要知道很多Web设计师需要在作品中使用各种图片素材,特别是电商类型网站、APP的Demo,需要大量纯色背景的商品图,而这块恰恰是最难找到的素材,即便找到了,商业授权的价格不是太高,就是不提供商业授权,而一旦你的产品提供了为用户一键导入模板Demo的功能,这就意味着这些图片也将随着你的产品一起打包销售,那CC0或其他划算的商用许可的图片素材就是必须的了。这简直是我在为Envato设计TemplateKit时的一大痛。

一个Web开发者做了一款针对WooCommere电商平台的在线钱包支付接口,并在保证基础功能齐全的基础上提供免费下载使用,并在获得流量和用户后,以付费扩展形式,提供增值功能(Freemium模式),获取被动收入。前阵子我在用WooCommerce当电商后台帮忙做一套微信商城的时候,为了节省时间,就自然而然成了他们的付费用户,直接购买使用付费现成功能。这样的小产品在WordPress.org上随处可见,最著名的就是Elementor。如果按转化率1%计算的话,平均1000个免费用户中就有10个人付费,你只需设法增长免费用户基数,并通过产品设计技巧、营销等方式去提升转化率就可以了,据我所知,大约一个Freemium WordPress插件如果有10万用户量,只要这款产品口碑不差,那么这个开发者的月收入大约是5000 – 10000美元。10万用户?这数字其实并没那么巨大,免费的模式已经将营销获客的成本和门槛降到极低了,把产品做完美,便是最好的营销。说实话,几年前我对此一无所知,两年间一身病无心工作,过阵子我想试着玩玩。

一个在线营销玩得转的人,没有实际货源和渠道,单靠SEO, Facebook Ads, Google Ads等等广告优化再优化,然后买量去做Dropshipping, Affiliate项目,也一样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睡后收入”,对这个感兴趣的话,可以去Google一下Shopify+Facebook模式。 睡后赚钱,俗称躺赚,对于30多岁有家室的人是个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我不知道你们对中国养老制度怎么想,总之我不抱太大希望,待到年过四十,上有多病老人,下有要教育投资的孩子,如果不想面对中年危机,还是要趁早开开脑洞去未雨绸缪一下。所以营销也被列为我当下主攻的方向,它关乎是否能实现从0到1。

以上可能只是一些常见的创造被动收入的模式,但玩法太多了,怎么去找到那个点,抓住机会,这是自由工作者的第一条生命线要做的事——知识积累,否则说得再热闹,机会看起来唾手可得,也未必能及时意识得到。

最后说说这几年我独立尝试产品型业务模式的感受。爽,是因为自由,可以天马行空去做自己所想的事情,而不用把时间都浪费在和客户绕弯子上。煎熬,当意识到自己可能思维受限时,作为独立撸遍所有工种的人来说,十分无助。孤独,无论你赚了多少,独立而又自由的工作的代价之一,就是身份认同感的问题,身份始终没有一个在苹果打工的人说起来更光鲜,但更令人纠结的是,即便这样仍不愿放弃自己的独立和自由,甚至还有些讨厌打造人设这种所谓的身份,所以只能默默忍耐着。条条大路通罗马,走的道路不同罢了,这事儿我现在已经放下了。

在家上班自由工作第七年了,但愿我还能折腾更久,也祝你早日自由。

一本书让我选择自由职业爱上远程办公

最近我看了一本让我相见恨晚的书,它让我豁然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放弃高薪工作走上自由职业在家上班这一步并且打算死扛到底。

让我从人做事情的三个驱动力版本说起:

  • 驱动力1.0:生物冲动。比如一个人为了对抗饥饿会去工作赚钱以便买食物,比如一个人为了性而竭尽全力打动另一个人,都是这种。
  • 驱动力2.0:寻求奖励,避免惩罚。就是我们俗称的“胡萝卜+大棒”,给你点金钱、物质、荣誉等奖励,吸引你主动前进;或者用裁员、降薪、罚款、体罚、羞辱等你害怕或不愿接受的形式促使你前进。
  • 驱动力3.0:内在激励。那些你在没有生物冲动和“胡萝卜+大棒”驱动下所做的事情,往往就出自于内在激励。直白讲,老子就是想干,千金难买我愿意。

其中,驱动力3.0的三大要素:

  1. 自主:人们自己掌握方向的愿望。
  2. 专精:人们想把所做之事做得越来越好的强烈欲望。
  3. 目的:人们超越自身的渴望。

完美解释了我为什么会走上自由职业道路。

在组织内工作时,我要到固定地点上班,要遵守上下班时间,要做他人安排的事情,还要按照上司要求的方式做事情,还有可能和不喜欢的团队成员共事……这些都是对人自主性的剥夺。

当一个人对奖励(金钱、实物、荣誉等)的渴望非常强烈或者对大棒的恐惧无比巨大时,他可以忍受一小部分甚至绝大部分自主权被剥夺。

但是当一个人感觉自己可以获得基线报酬维系生活时,对自主权的渴望就会上升,就更想掌控自己的方向,就更难忍受与“胡萝卜+大棒”伴随的自主权剥夺。

这种自主,体现在 4 个方面:

  1. 工作内容
  2. 工作时间
  3. 工作方法
  4. 工作团队

触发我走向自由职业的,首先是工作时间,其次是工作内容。

2016年秋,女儿上了小学,下午3点多放学,你想接,就得请假,学校开家长会,得请假,班级组织活动,得请假……被束缚、被控制、失去自由、不能掌控生活的感觉一下子从星星之火变成燎原之势。当下的单位也不支持ROWE(result-only work enviroment,只关注结果的工作环境,是否到公司上班、什么时间到公司上班、以什么方式工作,全部自由,只要你能顺利交付),放眼西安,也找不到支持ROWE的公司,想来想去,出来自己做点事情,可能是唯一适合的选择。

工作内容方面,一直以来我喜欢做软件开发,做设计、写代码,常有心流状态,喜欢把一种技术吃透、做精(驱动力3.0中的专精要素),也喜欢研究新技术不断刷新自我(驱动力3.0中的目的因素),只是2015年之后,我的兴趣慢慢发生了转移,我更愿意通过职业规划咨询、写作等“分享知识与见识,助人助己”,而这样的事情,在软件开发类企业,其实是比较难成为主要工作内容的。


工作时间和工作内容两方面缺乏自主权,促使我在2016年底向公司提出了离职,经过项目交接,2017年7月初正式离开,开启自由职业。

离开公司之前,我还做了A计划、B计划和Z计划,告诉自己,如果到2020年还构建不起稳定的收入模式,收入回不到做软件开发时的水平,就退回去继续上班。

然而自由之后没多久,我就发现,其实回不去了,无论自由之路有多少坑,有多难,都是不愿意再回到非ROWE的组织中去上班的。这是因为——一旦自由之后,工作内容、工作时间这种自主因素就会格外凸显出来,让我充满掌控感。这种感觉一旦你体验到了,就不愿放弃!

在没看到今天要说的这本书时,这种感觉虽然强烈,却是朦胧的。而看了这本书,我恍然大悟,原来是自己掌握方向的强烈愿望使得我不愿意再把自己交付给组织发落。

不愿意回归组织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可以用驱动力3.0的第三大要素——目的——来解释。

目的是指超越自身的渴望。我现在的目的非常明确:“通过分享知识与见识,助人助己”。而且这个目的可以从小到大无限迭代——今天影响到1个人,明天10个人,明年1万人,3年后10万人,5年后百万人,10年后无数人……做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没有人给我奖励,我依然愿意为之努力。

而在组织中,出于职业素养,我必须首先去实现组织的商业目的,而现实是,在实现这个目的的过程中,我往往会失去实现我个人目的的时间和精力,导致我的个人目的无法实现。

说了这么多,都是因为今天要推荐的这本书恰恰好清楚的解释了我的困惑和选择,坚定了我的未来之路。我相信它也会对你有帮助,所以不吝赞美要把它推荐给你。这本书就是丹尼尔·平克的《驱动力》:

这本书的重点是驱动力3.0的背景及其自主、专精、目的三大要素,除此之外,书里还有很多非常有意思的概念,比如推算型和探索型工作、基线报酬、金凤花任务、自我目标体验结构、如果-那么型奖励、既然-那么型奖励,都非常精到。我在阅读时,常有“原来如此”、“恍然大悟”之感。

希望对你也会有帮助。

在家上班远程办公的工作者的常规日程

我是一名程序员,也是一名远程工作者,在家上班远程办公好几年了,很多人喜欢远程工作, 也有很多人多反对远程工作, 远程工作意味着:

雇主

  • 只能以员工的产出来衡量员工的价值

雇主雇佣员工的目的是需要这个人的产出,但很多时候很奇怪,很多雇主却花心思去关注这个个员工是不是呆在办公室8个小时,是不是愿意加班.

  • 提供对异步工作模式友好的基础设施

相比于传统的办公模式,远程工作对公司办公室的硬件条件要求较低,不需要奢华的办公楼,但是需要一些必备的工具来进行高效的异步沟通. 比如 Slack, Zoom, GitHub, JIRA, Google Document 这些沟通,协作,文档工具工具,也需要 VPN 这样的网络工具, 同样 CICD 的工具链也是必不可少,但是这已经是任何技术公司的必备了。

  • 招聘合适的人

对于支持远程工作的企业来说,人才库就从一个城市变成了全世界了,因为你不需要候选人来办公室坐班,所以只要条件满足,全世界的人才原则上你都可以挖掘,当然和所有的招聘一样,风险是存在的,所以 “Hire Slow, Fire Fast” 原则仍然适用,不是每一个人都能适应一个没有同事在身边的工作,有的人是难以自我管理,有的人更喜欢同步工作,有的人不能忍受”孤独”等等。所以招聘一个合适的人变得更难。

员工

  • 只能用高效的产出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你不再有任何的借口让自己偷懒,因为你的节奏你都已经全权控制,你不能在怪环境,怪时间,你必须成熟的学会管理你的自己时间和精力,管理StateHolders 的期望。

  • 选择自己最高效的时间和环境来工作

你不需要再去忍受办公室有的同事那些肆无忌惮的噪声(打电话,机械键盘, 或者公共区域的聊天), 你也不用去忍受总有一些必须的会议被安排插入到你的代码时间里面,更不会有人突然就冲到你的工位对你的屏幕指手画脚.

你可以选择你喜欢的咖啡店,书店,公园,海边,甚至喜欢的城市或者国家. 你也可以选择低迷的时间去运动,然后在高效的时间工作.

  • 更便利的肩负照顾家庭的责任

你几乎不会在错过女儿的第一次上台表演,接到幼儿园儿子不舒服的电话,你也可以第一时间去带他去就医,和父母吃晚饭,聊聊家常。你终于除了给他们经济的帮助之外也给予他们陪伴。

  • 有成块的时间培养自己

省去了在京沪上下班的漫长拥挤的地铁,没有任意插入的会议,没有随意被打扰的办公室环境, 你有了成块(1小时以上)去发展自己,也许是开源项目,也许是系统的学习新知识,也许是艺术和音乐的爱好,利用这样的时间块,你会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你会少了很多的抱怨,多和很多的努力。

我的典型一天

虽然以前所在公司都曾经不同程度的 WFH (Work from Home), 但是真正加入一个纯 remote 的团队还是第一次, 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和挑战, 我也在不断的学习和适应当中,不知不觉两周过去了, 算下来每天的 Coding 时间大约在 2h – 3h 之间,PR Review 和 Design Review 大约在 1h 以内,和同事的会议平均每天 25min 左右,有较为成块的时间来进行系统学习和实验,也终于有了较多的时间给自己的儿子和女儿。

附上我的一个粗略的时间表.

上午

  • 07:40 – 08:00 早上起床,完成洗簌.
  • 08:00 – 08:40 带女儿出去吃早餐,然后送女儿去幼儿园.
  • 08:40 – 09:00 去家门口咖啡店, 或者远一点的店找一个不错的位置,然后点一杯拿铁或者美式.
  • 09:00 – 09:30 查看和回复 Slack 和邮件, 然后看一下今天的任务优先级,开始进入工作状态.
  • 09:30 – 11:00 写代码 –> 写测试 –> Pull Request. 或者 Review Pull Request, Review Architecture Design.
  • 11:00 – 11:30 和同事的会议一般都尽可能的安排在这个时间.
  • 11:30 – 11:45 刷一下 GitHub Explore, HackerNews, 和 Reddit 的相关 Channels, 顺便 Twitter, 微博,v站划划水.

中午

  • 11:45 – 12:30 如果在家门口的咖啡店就会回家和儿子父母吃午饭, 远的话就直接在店里解决午饭的问题.
  • 12:30 – 13:20, 和儿子去球场运动或者在家里玩玩具,儿子作息和规律,玩一会他就会开始午睡.
  • 13:20 – 13:30 回到咖啡店,一杯冰拿铁.

下午

  • 13:30 – 14:00 写一道算法题, 偶尔会在 typing.io 上进行输入练习.这是工作日的 kata.
  • 14:00 – 15:30 密集的代码编写,测试,重构的时间,然后发 Pull Request, 更新相关的文档.
  • 15:30 – 16:20 去幼儿园接女儿,然后带她吃点东西,送回家,
  • 16:30 – 17:30 在家工作, 主要是 Review 同事的PR Review 和 对自己的PR 进行必要的重构,最后在 Slack 总结发出当日状态的明天的安排.
  • 17:30 – 18:40 送女儿去课外兴趣班,一般也会带着电脑和正在看的书. 偶尔也会进行 PR Review 或者看书.然后发现 iPad + 便携式的键盘非常适合在非工作场所写东西.

晚上

  • 19:00 – 22:00 回家吃晚饭,给小宝贝们洗澡,和媳妇带他们在小区或者旁边的商场散步,或者在家陪他们玩电子设备或者数学游戏,然后讲故事带他们睡觉.
  • 22:30 – 24:00 看 Slack 和邮件,回复紧急信息,然后写文字或者代码.
  • 24:00 上床睡觉,时常带着耳机看美剧或者武林外传,听着听着就睡着了.

remote

远程办公的工作和任务外包接案有什么区别?

对于很多企业和在家上班的工作者关于远程工作(更精确的说,是远程「雇佣」)和外包之间的界限还是有点模糊,很多人以为加入远程工作的行列就需要不断地自己找项目、不断地和甲方谈价格、不断地催款…. 其实,远程工作可能和你想的不太一样。

就英文来说,很多国家的法律会用这个词来区分雇佣和外包关系:Contract FOR Service,或是 Contract OF Service。好的,今天不是要来考大家英文文法,只是要让大家知道,远程雇佣和外包还是不同的,但怎么区分呢?

根据一些国家人力部(主管单位)的解释,我们可以这么区分:

远程雇佣 (也就是我们口语说的「远程工作」) — Contract OF Service

  • 关系:工作者和公司是「雇主-雇员」的关系
  • 盈亏:工作者不需要自己承担盈亏
  • 法律关系:适用当地的劳工法规 (如果有)
  • 工时:合同内约定工作、休假时数,且不能违反相关法律规定。
  • 福利:可能可以享有公司提供的福利
  • 社会保险:按一般劳工办理
  • 管理:公司对工作者有高度的管理权力
  • 吃饭工具:公司一般可以在一定的限度下提供工作者工作所需的工具

外包 — Contract For Service

  • 关系:工作者和公司是甲方-乙方的关系,也就是业主-承包商的关系
  • 盈亏:工作者需要自己负担项目的盈亏,也可决定是否要将盈利分享给其他人
  • 法律关系:不适用劳工法规 (但合约仍可受当地法律约束)
  • 工时及休假:通常没有特别约定
  • 福利:与公司福利无关
  • 社会保险:不适用
  • 管理:公司对工作者只有非常低度的管理权,一般而言只能就合约内约定的结果进行管理
  • 吃饭工具:除非另外约定,否则工作者需要自己准备工作所需的工具

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基本上远程雇佣其实就是传统的工作模式,差别只是工作者不一定需要到办公室去;但外包还是外包,因为公司对工作者没有太大的管理权,除非合同要求驻点,否则工作者可以自己选择工作的地方,也是因为这种行为看似非常接近,造成很多人对着两个关系的混淆。

因应现在的时代变化,很多劳务关系变得相当复杂,成熟国家对于劳动关系的定义也是需要经过多个因子判断之后才能得出结果,进而计算对应的税务关系,在开始你的「远程」工作旅程之前,记得先确认你想要的关系是什么哦。
小蜜蜂远程办公  — 专为远程工作而生,小蜜蜂平台提供了远程工作者招募管理、合规化服务及跨境薪资结算等一站式服务,有任何远程工作者招募的需求,或是有想了解最新的远程工作机会,欢迎你们到 小蜜蜂平台 上走走逛逛。

跨境跨区远程工作者的EoR劳务模式常见问题 五险一金怎么交?

本文对很多为境外(或外地)企业工作的远程工作者还是有点帮助的。

首先快速说明,EoR的全名是 Employer of Record,中文通常翻译为“名义雇主”,白话一点的说明就是:这个雇主不是你真的雇主,只是帮你真实雇主承担部分法规责任的雇主… (这个说明好像一点都不白话?)

总之,简单来说,如果跨境为境外或外地的公司远程提供劳务的同学,普遍会遇到几个问题:

  1. 五险一金什么都没有,需要自己处理
  2. 劳动合同基本上不会以中国为主要法律约束地
  3. 银行没有你的工资记录,所以信用卡、贷款都比较难申请(有些人会拿报税资料来证明,但大部分银行还是喜欢有稳定的雇主)
  4. 汇率损失,国际转帐的手续费等

再进阶一点的,会遇到这种棘手的问题:

  1. 雇主钱少付了,我难道要为了一点点钱打国际仲裁?
  2. 雇主对我提出不合理的要求,但法院/劳动仲裁委说雇主不在境内也帮不上忙?
  3. 我需要一张在职证明来申请xxx,但在职证明开出来好像很少单位可以接受?

这时候,EoR的模式就很好解决这些问题了。简单来说,通过跨境EoR模式,你境外的雇主通过一个本地的“名义雇主”来雇用你,由“名义雇主”处理所有劳动法规要求的事情,包括社会保险、公积金、劳动法规、税务申报、管理记录等等,对工作者而言,也可以获得正常的工资转帐记录及本地公司的聘用记录,可以大大增加与银行往来的可信度,同时如果有发生了任何争议,也可在本地解决(Well… 这就是名义雇主最大的风险 — 躺枪,待会再提),把风险转给名义雇主。

但也是因为这样,通常“名义雇主”会收取一定的服务费。就商业惯例来说,这些服务费一般是由您的雇主承担,大中华区的服务费比例约为工资总额的10–15%不等。这时候你可能会觉得,为什么服务费是按比例收的?你不就是转个工资而已吗?为什么要收这么多钱?

这就关系到上一个话题了,您的名义雇主需要为您的真实雇主承担大部分法规的风险,万一发生纠纷了,必须由名义雇主来承担,小到简单的遣散费纠纷,大到员工违法、工伤甚至死亡等赔偿,所以一般大家会针对不同行业、真实雇主的情况来计算服务费用比例,这些服务费用大部分的成本就是风险成本,当然,所谓的风险就是它不一定会发生,但谁也不敢保证这些事情不会发生。


小蜜蜂远程办公 因应国内工作者的需求,近日也针对国内远程工作者/企业推出EoR的服务模式,一方面让您的境外雇主可以完全合规的聘用在中国的远程工作者;另一方面,也给远程工作者提供一定程度的保障,确保工作者在工作的同时,也享有劳工该享有的基本权益。通过小蜜蜂本身及合作伙伴在全球的机构节点 ,您的雇主也可以就近以最合适的货币支付到本地或是有支援便利支付的银行体系,解决跨国跨境汇款及结算的困扰。

很多人会担心这么做是否会降低雇主聘雇国内工作者的意愿?我们的经验是这样,大多数雇主更担心的是法规的问题,但设立一个国内外资公司只为了几位员工也许也不符合经济效益,所以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合规的路线,差别只是工作者的雇佣关系定义而已。

小蜜蜂远程办公让生活更美好!